第1269章:帝国废土


  只要大明海军的主力舰质量足够高,数量足够多,全世界也不敢有同行敢与大明舰队决一死战,或许连挑战的资格都不具备。

  “沙恩霍斯特”最大的作用就是利用航速与火力的双重优势,来猎杀敌军的主力舰。

  该级的脆皮装甲只是对于同级别的战列舰来说的,对付比自己排水量小得多的万吨级战舰,那就是它们的天敌克星。

  朱慈烺的造舰理念便是续航力要大、航速要高、火力要猛,装甲防护是最后才需要考虑的方面。

  在吨位足够大的情况下,那就可以利用吨位优势来抵消掉己方攻强守弱的缺点了,这个缺点便是相对而言了。

  预计在二十年之内,科学院还会完成新式船用动力系统的研发。

  届时可以让“沙恩霍斯特”跑出二十四节以上的航速,使其成为一艘真正意义上的战列巡洋舰。

  至于“俾斯麦”与“兴登堡”级战列舰,朱慈烺不认为这俩货能有拿得出手的战绩。

  该收拾的目标,基本上都会被“沙恩霍斯特”猎杀干净。

  对方想打跟大明海军打战略决战,也要先攒够了船再说。

  预计等大明造出“兴登堡”,法国与荷兰应该可以具备自行建造“国王”的能力了。

  “兴登堡”vs“国王”?

  胜负基本没有悬念可言!

  实际上,前者就是造给那两家看的!

  预计该级的造价当达到八千万至一亿两千万银币左右,即便是大明帝国,也就咬牙造两到四艘而已。

  一方面是由于吨位过大的原因导致造价过高,另一方面则是缘于没有亟需解决的敌人,只有两个潜在竞争对手而已。

  花七千万银币建造“俾斯麦”,与花一亿银币建造“兴登堡”。

  其实目的与结果都是一样的,就是让那两家不能轻举妄动!

  多花钱建造后者,最终目的是建造“小鹰”甚至“尼米兹”级重型航母!

  实质上就是不停地花钱,帮助造船厂升级建造技术,直至把造船技能升级到天花板。

  未来的大洋肯定是航母与舰载机的天下了,巨型战列舰不过是过度的工具。

  朱慈烺没有耗费巨资,大规模建造航母便是这个原因。

  在十年之内,大明海军有三艘航母用来训练舰载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