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9章:反超法国
��,一向开明的昊菁皇帝是懒得管的,只要不自己升级自己为皇帝就行了。

  张献忠是个例外,不过也自降为儿皇帝,不敢公然与昊菁皇帝平起平坐,哪怕其内心就是这么想的。

  郑芝龙知道自己被外方,就意味着这个异姓王的头衔是绝对可以保住了。

  不光能保住,还能世袭下去,问题是一门出两王,委实有些过分……

  自己从镇海公变成了镇海王,长子则是定海公。

  皇帝有言在先,等长子出征北美凯旋之后,也必定会被擢升为藩王。

  带自己传位给次子后,等于长子和次子都是大明藩王了。

  想到这里,郑芝龙不禁感觉造化弄人。

  曾几何时,自己能当上朝廷册封的总兵官,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从昊菁二十六年抵达南非,到昊菁三十一年,通往矿区的铁路建成通车。

  在郑芝龙的努力下,已经有超过百万福建老乡连同作战部队及家眷搬到了南非。

  到这边,才算是真正实现了家家当地主导的终极夙愿。

  在福建老家,别说是地主,连佃户都捞不着,因为可耕之地实在太少。

  不在海上混饭吃的话,一些穷苦百姓基本就没活路了。

  而到了南非这边,土地多到一眼望不到边,只要有力气,就能获得足够多的地可耕。

  考虑到南非这边的实际情况,为了尽快解决粮食问题。

  郑成功下令,哪怕作战部队,在春耕时也要全员参与,包括他自己和麾下将领。

  只有实现粮食自己自足,往后军队向北推进才会有充足的军粮保障。

  好在郑军机械化水准堪称全球第一,坦克在不打仗的时候还能当拖拉机来用。

  上下齐心,众志成城,仅用了三年时间,所有定居点就都完成了既定目标,全都产出了足够多的余量。

  到昊菁三十七年,西地的移珉规模已经超过了两百万,并且第一批在当地出生的孩童已经学会了认识五百字以及加减乘除运算。

  这都得益于郑成功的命令,郑氏出钱聘用老师,每家每户只需要让孩童还上课就行了,学校完全不收学费。

  若是明人与当地的黑夷均不识字,那除了肤色与言语,那就真没多大区别了。

  在非洲南部想立足很容易,想发展,那就必须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