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一):薛氏平反6
,但也不能表明就是他们本人所做。私印虽是私密之物,但也不是不可能被他人窃取。至于字迹,这世上会临摹的大有人在。”

  顾诚玉突然发话,将正要问话的周炜惊得望了他一眼。

  堂内众人的目光都向顾诚玉投了过去,果然,他们不出头是对的。

  “既然如此,那就只能等查清之后,再做定夺!此事便重新交由大理寺查证,等出现新的罪证,再转交由刑部审讯,当年的人证也要重新审讯!先将她收押在案,等此事了结之后再行判决!”

  顾诚玉说完便起身离开了大堂,只留下众人面面相觑,相对无言。

  周炜正回到办公的屋子,开始仔细查找此案当年的疏漏。

  没办法,谁叫这事儿摊在了他身上呢?唉!周炜叹了口气,其实要他说,当年此案确实了结地匆忙,其中疏漏实在太多。虽说物证充足,但却只有书信,并无其他。

  众所周知,书信是最容易伪造的东西,只是私印不好取而已。

  至于那些人证,那就更是大大的纰漏了。仔细看,这位薛皓祯的近身随从,所供述的内容与其他人证的供述有些出入,其中的细节根本没有交代清楚。且有的供词都是一遍过,根本没有反复核实,这很不符合常理。

  周炜不禁想到了夏清,当年薛氏灭门案夏清可是出力不少,而夏清恰恰是背叛朝廷,勾结大兴的奸贼。若是当年之事乃夏清诬陷,那也不是不可能啊!

  他不禁将目光又放到了面前薛书瑶呈上来的罪证上,要说梁致瑞通敌mài guo,他是绝对不信的。若他真与大兴有勾结,那他成为首辅之后,又为何要辞官回乡?留在朝廷不是还能继续为大兴效力吗?

  若不是摄政王科举入仕,又成为了他的弟子,恐怕他这辈子都不可能再回朝廷。难道他还有未卜先知的本事,知道多年后会发生的事?那岂不是天方夜谭?

  只是现在他有些拿不定主意,不成,他得想法子探探摄政王的口风。

  “周大人,小人乃是王爷身边的随从茗墨!王爷命小人来传话,说是小心照应薛姑娘!”茗墨朝着周炜行了一礼,将顾诚玉的吩咐传了下来。

  王爷的意思是,薛书瑶不能死,最起码在此事查清之前不能。朝廷还有大兴的暗探,必须连根拔除。

  周炜立刻笑着回道:“原来是茗墨小哥,薛姑娘乃是薛氏遗孤,且在此事还未真正查清之前,保护好薛姑娘的安危乃是本官的分内之事。还请王爷放心,本官定将此事放在心上。”

  等茗墨走后,周炜立刻收了笑意。这王爷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