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章 勾结外邦
他对薛皓祯此人倒是有些敬佩,也有几分好奇。
“听闻顾大人不但文采雯然,才干也是了得。自从做官以来,为百姓,为朝廷做了不少实事。就拿这次赈灾来说,谁人不说顾大人是好官?”
薛淼突然话锋一转,开始夸赞起了顾诚玉。
顾诚玉挑了挑眉峰,这人倒是狡猾,顾诚玉知道他还有未尽之言。
“顾大人日后仕途必然坦荡,您又何必插手此事?这些魑魅魍魉,沾上就甩脱不得。说不得最后吃力不讨好不说,还会断送了您的大好前程。小老儿言尽于此,大人还请三思。”
顾诚玉沉吟了一番,“薛老伯的提醒本官心里明白,但本官身为朝廷官员,既然碰上了,且还知道当年的事另有隐情,又怎能不追查下去?难道你不想让真相大白于天下,还你们薛氏一个清白吗?”
顾诚玉刚进翰林院时,有一次被分配到文华阁去整理书籍。
当时他翻到了薛氏灭门案的野史,其中的记载与史书上有很多地方不同。
他对此事产生了兴趣,日后便专门翻阅了相关书史集记载。甚至借着编撰会典一事,还翻看过卷宗。
薛淼,原名薛皓贵,乃是薛皓祯族中未出五服的堂弟,在族里行七。
顾诚玉知道得这么清楚,那是因为薛皓贵一直借住在薛府,为薛府打理生意。
薛皓贵爹娘早逝,跟着族学读了几年书,却没什么天赋。
后来薛皓祯见他十分机灵,又是堂弟,日子过得甚是清苦,便请他为薛府打理生意。
薛皓贵常代表薛府在外行走,薛皓祯父子当年势力又如日中天,别人自然给薛皓贵几分颜面。
因此京城有许多人都认识薛皓贵,知道薛皓贵在薛府的地位不低。但抄家之时,朝廷却并没找到薛皓贵。
后来听说薛皓贵是知道薛氏大厦将倾,卷了薛氏很多银钱逃跑了。
还有的野史上记载是得了重病死了,反正没个准确的答案。
所以顾诚玉猜测,这个人或许还活着,且还是勾结外邦案的知情人。
顾诚玉一直认为这其中有很大的隐情,只可惜他看不到三司的详细卷宗。只是凭史书上的记载来看,其中的疑点不少。
“此案已经过去十七年了,如今薛氏早就不复存在。既然顾大人不畏强权,那小老儿便将这事儿和您说说。但小老儿所知也有限,还请顾大人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