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十二章 东原先生
�人好些面生,顾诚玉并未见过。在脑海里过了一遍,确定不认识。
“在下正是,不知阁下又是哪位?”
顾诚玉站出来,对着那人拱了拱手,回道。
“奉生?怎么是你?”陆琛转身见到来人,十分惊讶。
“原来是陆公子?”那叫奉生的朝着陆琛行了一礼。
“顾兄!这位就是当代大儒东原先生身边的随从奉生。”
东原先生?顾诚玉惊诧万分,他没想到陆琛竟然还认识那位大儒。
难怪他刚才说将词牌送去给大儒评判,却又未说是哪位大儒。顾诚玉就以为是博山书院的傅茗他们,谁能想到竟然是大名鼎鼎的东原先生。
京城有三位大儒,一位就是博山书院的傅茗,另一位鹿鸣书院的魏译林,最后一位自然就是这声名赫赫的东原先生许云暮了。
许云暮比起另两位的才学,有过之而无不及,尤其对诗赋上的见解十分独到,作的诗曾连另两位都甘拜下风。
许云暮是大衍三十二年的探花郎,文采出众,只他为人耿直,不喜官场,只做了三年就辞了官,之后一直醉心于山水,游遍了名山大川。
十年前才沉下心来做学问,花了三年时间被大家所认可,成了比之傅茗名声更盛的大儒。
不过许云暮生性孤僻,不爱与人交往。除了每年的两个重要文会外,不常在外走动。
要说哪两个文会,其一是四月在京城举行的惊鸿文会,地点不定。不过发起人就是京城的三位大儒。另一个是长公主主持的文会,在公主府举行。当然,按如今顾诚玉的身份地位,还是没资格参加的。
长公主是当今皇上的长女,称号为宁平。每年的金秋十月,长公主就会下帖子,请的女眷有世家妇和世家女,男子则是世家的公子,和京城有名望的大儒,年轻的官员。
京城的才子佳人莫不以参加这两个文会为荣,长公主的文会有地位的xiàn zhi。可是惊鸿文会却没有,不管你是贫寒学子,还是世家公子,只要你有真才实学,且声名在外,就会收到文会的帖子。
顾诚玉来了京城三年,却没有收到过惊鸿文会的帖子,那是因为顾诚玉太低调,不常有诗作流传出去。再者可能他还没能入了那些大儒的眼,在大儒们的眼中,充其量只能算是小有才名,可见文会的门槛之高。
“小的是来给公子们送结果来的,顾公子开创的词牌让我家老爷十分看重,正想找个机会与顾公子探讨一番。不过,老爷也知道顾公子还要参见殿试,所以只能请顾公
“在下正是,不知阁下又是哪位?”
顾诚玉站出来,对着那人拱了拱手,回道。
“奉生?怎么是你?”陆琛转身见到来人,十分惊讶。
“原来是陆公子?”那叫奉生的朝着陆琛行了一礼。
“顾兄!这位就是当代大儒东原先生身边的随从奉生。”
东原先生?顾诚玉惊诧万分,他没想到陆琛竟然还认识那位大儒。
难怪他刚才说将词牌送去给大儒评判,却又未说是哪位大儒。顾诚玉就以为是博山书院的傅茗他们,谁能想到竟然是大名鼎鼎的东原先生。
京城有三位大儒,一位就是博山书院的傅茗,另一位鹿鸣书院的魏译林,最后一位自然就是这声名赫赫的东原先生许云暮了。
许云暮比起另两位的才学,有过之而无不及,尤其对诗赋上的见解十分独到,作的诗曾连另两位都甘拜下风。
许云暮是大衍三十二年的探花郎,文采出众,只他为人耿直,不喜官场,只做了三年就辞了官,之后一直醉心于山水,游遍了名山大川。
十年前才沉下心来做学问,花了三年时间被大家所认可,成了比之傅茗名声更盛的大儒。
不过许云暮生性孤僻,不爱与人交往。除了每年的两个重要文会外,不常在外走动。
要说哪两个文会,其一是四月在京城举行的惊鸿文会,地点不定。不过发起人就是京城的三位大儒。另一个是长公主主持的文会,在公主府举行。当然,按如今顾诚玉的身份地位,还是没资格参加的。
长公主是当今皇上的长女,称号为宁平。每年的金秋十月,长公主就会下帖子,请的女眷有世家妇和世家女,男子则是世家的公子,和京城有名望的大儒,年轻的官员。
京城的才子佳人莫不以参加这两个文会为荣,长公主的文会有地位的xiàn zhi。可是惊鸿文会却没有,不管你是贫寒学子,还是世家公子,只要你有真才实学,且声名在外,就会收到文会的帖子。
顾诚玉来了京城三年,却没有收到过惊鸿文会的帖子,那是因为顾诚玉太低调,不常有诗作流传出去。再者可能他还没能入了那些大儒的眼,在大儒们的眼中,充其量只能算是小有才名,可见文会的门槛之高。
“小的是来给公子们送结果来的,顾公子开创的词牌让我家老爷十分看重,正想找个机会与顾公子探讨一番。不过,老爷也知道顾公子还要参见殿试,所以只能请顾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