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争议
/>
  “可是我们都不回去,大伯和我爹会着急的。”

  顾诚玉有些无奈,顾万千年纪不小了,再说还隔了一个房头,他也不能管的太宽!

  “那你这两日别乱跑,府城我们不熟悉,别惹出什么是非来,若是想回去,就让茗墨送你!”

  “我这么大个人了,难道还四六不懂?小叔放心吧!”顾万华有些不耐烦,顾诚玉年纪比他还小呢!教训起他来还一套一套的,就跟他爷似的!

  突然,一名考生对着张贴的考卷评论道:“哼!简直是无稽之谈!案首对这农事上的见解是从书上看到的,还是自己想出来的?没有真凭实据就乱写?就这样的考卷还是第一名?”

  旁边一名考生也随之说道:“这农事上毕竟没有实践过,也不知道真假,就这么写出来,难免要引起争议。自古以来,也没听说有这样的法子,还真不好说啊!”

  顾诚玉他们寻声望去,见考卷前站了许多考生,大家正在争论着顾诚玉写的策论。

  “只是这杂文确实写得好,还真是无可挑剔!倒是可以加进诗集中。”几名考生围着杂文讨论了一番,杂文写得好是毋庸置疑的。

  站在策论前的考生最多,他们对顾诚玉写的农事上的建议有争议。

  “诚玉!你到底写了什么?哎?我们也去看看!”何书年听考生们一说,也好奇了起来,拉上几人去看顾诚玉的考卷去了。

  “这农事上的建议我们不清楚,可是这治理水患的见解倒是很独到,上面例举的完全可以尝试,我觉得可行!”一名考生客观地评价道。

  “顾诚玉师弟,敢问这些你是从何而知?在下看的杂书也不少,可从来没有书提及这些。”其中一名考生向顾诚玉提起了质疑,若是都乱写一通,那考试岂非不公?

  “这位师兄问的话,在下也是好生不解。正所谓实践出真知,我家的田都是这么做的,每年每亩的产量就提升了好多,村里大家也都纷纷效仿,这都是实践过得,为何不能写?我还以为这些早已流传开来,难道师兄家不是这么做的?”

  顾诚玉无辜地眨了眨眼,似是对这名考生的话不能理解。

  其实顾诚玉在前世的新闻上,也有看到过育秧苗的事,只是蹈种在空间中的灵泉浸泡过之后,存活率非常高,他就没费那心思。

  要是将育秧苗这事在大衍朝推广开来,每亩的产量必然能够提升。因为古代的亩产量低,一部分的原因是土地贫瘠,缺少养料;还有一部分是蹈种没有选良种,存活率低;最后才是天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