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恨别离 9
�子牌,宋淑云为了逗郑芸娘,总是故意出错,和她闹做了一团……

  这样冷清的新年都像是多了许多的烟火气。

  过了初二,陆续便有人上门拜年了。

  郑芸娘也早有准备,一把一把的银瓜子送了出去。

  两人还在孝期,也没有出去拜年,节礼年前已经送出去了,所以过了初十周家便清静下来了。

  宋淑云又开启了一轮欲仙欲死的学习。

  记忆中,周娇这时候已经开始学习刺绣和琴棋书画了。

  可宋淑云还停留在识字和练字上……

  现代人在古代也没有什么优势,连应试教育都过不去,还能在一群学识渊博的古人手下出头!

  想的真美!

  而且宋淑云记性只能说还凑合,但忘性却堪称一绝!

  那些背过的古文,过两个月再回去读,跟新的一样……

  流光也没比她强到哪去,一人一系统都一样的水,连作弊的机会都没有!

  宋淑云在这个世道停留的时间太短,不懂这里的语言逻辑,学起来相当吃力。

  只能用勤能补拙来欺骗自己。

  转眼间,三年孝期过去了。

  宋淑云也终于在周娇十岁的这一年,点开了刺绣技能。

  郑芸娘的刺绣与传统刺绣有许多的区别,针脚上讲究细密,颜色的过度只依靠丝线本身的颜色,并不通过针脚的疏密体现。

  双面绣用的是双色双针上下两面同时刺绣,对于绣者的基本功要求极高,若是几针同时绣错,连剪掉都不行。

  不过那距离宋淑云还十分遥远,宋淑云绣一朵巴掌大的牡丹,还要五六天呢!

  以她的资质,怎么也要绣上几千朵牡丹才能尝试这种双面绣法。

  估计这个位面她是没有机会达到匠神级了,只能每天都把自己的心得整理下来放在空间之中,希望以后到了那个清闲的位面,可以有依可循。

  清明一过,宋淑云就被郑芸娘送去了女学。

  女学里的学生,都来自余岭有头有脸的人家。

  周娇当年倒是个风云人物,但那是建立在人家八岁就能点开琴棋书画的前提下的!

  至于宋淑云,每天回家还要抽出时间看看书,才能勉强跟上女先生的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