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八章 热情
��欣赏,几次擢升他的官职是越做越高。如今孙义再也没有小看大儿子的想法了,家主之位肯定是位高者得。

  两个侄子孙如会、孙如晋为人机敏,做事灵活性和变通性较高,如今在沧州知府程雷的手下做事,混得也是风声水起,连带着孙家都风光无限,俨然成了沧州城中新崛起的大家族。

  官府提倡新式耕种法的时候,孙义在侄子的提醒下主动参与,当初只想做个表态,没想到自家的几百亩麦田竟然能有如此大的收获。

  现在大梁的官府发下通告,宣布对新收的麦子统一收购,孙义更是主动将自家多余的粮食送过来贩卖,再次做了沧州城的表率。

  当然得到的好处也是实打实的,官府并没有因为丰收就压低粮食的价格,相反用的是比往年行价还要高一点的价钱进行收购,而且不管粮主是大家族还是佃农都平等视之。

  此外孙义还遇到一桩美事,那就是沧州守军的将军谷林看上了他待字闺中的大女儿,已经派人过来提亲。

  与大梁的官府越走越近,孙家得到的好处也越来越多。自然而然他们不再把自己当做大宋的臣民。

  类似这样的情况各地都有发生,杜昱对此乐见其成,他并不怕手下的兄弟与地方势力有所关联,想要长久的统制下去这些事情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忠于大梁的人扎根在这片土地上才能站得稳走得远。

  倒是粮食的大丰收带来了一股参军的热情是他没想到的,现在大梁正需要补充兵源,也算是一桩美事。

  他再次坚定了自己的想法,把握住大方向,给与手下的兄弟充分的信任给他们成长的空间,一个国家可不是他仅凭金手指就能抗起来的。

  处理完收麦的事情,杜昱又把精力放在了燕都的工业区上面,其实那里才是关乎大梁能否腾飞的关键。

  不说日后的工业发展如何,单说秘密基地里的兵工厂,它的产能如何直接关系到圣教军的战斗力。

  现在大梁军已经将燕云十六州悉数收入囊中,在占领新州、武州、蔚州、応州、云州、寰州、朔州等地之后又有大批的工匠被集中到燕都。

  在经过时迁的详细审查之后,挑选出一批老实可靠的工匠进入到兵工厂之中做事,如今在轰天雷凌振的领导下,工厂的产能又有了一些提高。

  在原材料充足的情况下,线膛燧发枪每天的最大的产能已经能达到每天三百支左右,而纸壳定装弹的产能也能达到七千发左右。

  这个产量看似不多,实际上已经相当惊人了。虽说大梁的兵工厂做的只是一些组装的工作,基本上所有的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