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章 远遁
�他心中不能自安,于是杀死萧乙薛、坡里括自立为王,这才率领铁骑二百乘夜逃遁。
无论是出事的原因还是带走的兵丁都有很大出入,只不过耶律大石最终还是选择向西域逃遁去开创另一份基业。
与真实历史不同的是,耶律大石与儿子耶律夷列所带的可不是二百铁骑那么简单,而是整整七千骑,或许在日后‘西辽’的建立定然会更加顺畅吧。
再说辽国现任的天锡皇帝耶律淳,经过一天时间的发酵,大军战败的消息终于传回到云州城之中。
耶律淳听到战报之后呆立当场久久不语,朝中上下更是慌做一团不知该如何是好。现在那些大员和贵族们关心的不止是战败之后的局势如何,还有自家子侄的安危。
要知道为了准备与大梁一战,耶律淳放弃了几个州府,为的就是集中全力打赢这场决战,辽军集中了现有的全部力量,兵力多出大梁军将近一半。
他们觉得胜券在握,便派出不少子侄到军中去刷功绩。没想到居然遭遇如此一场大败,可谓偷鸡不成蚀把米。
更让耶律淳赶到难过的是,在逃回来的溃兵口中得知了耶律大石竟然抛弃了他们,选择带着一部分人远遁他乡,如今留下的只有几千连甲胄兵器都丢弃了的残兵败将,这让他该如何收拾。
他越想越是难过,尤其是对耶律大石的背叛不能释怀,听着堂下大小官员叽叽喳喳的议论之声忽然觉得耳鸣眼花头疼欲裂。胸口之中一团热辣的腥气不断上涌,耶律淳最终没有压下去而是大叫一声喷出一口鲜血,人也晕倒在龙椅之上。
朝中的官员才反应过来,惊慌失措的上前围住耶律淳不断呼叫,御医们在第一时间就被拉过来看病。
好一通忙活,耶律淳终于清醒过来,但此时他已经虚弱得口不能言。大臣们见状只好让那些太监七手八脚的将天锡皇帝送回行宫休息。
过了一日,耶律淳终于恢复一点,已经能正常吃饭喝水,头脑也清醒不少,只不过他仍不能出面理事,于是便让德妃萧普贤女暂时摄政。
辽国的政局暂且稳定下来,只不过他们的首先要面对的是如何解决眼前的难题,在大军失利几乎全军尽没的情况下如何面对大梁军队的进攻。
萧普贤女有一定的政治能力不假,但现在辽国要兵无兵要将无将,甚至连粮草和兵甲都凑不出来又何谈抗敌。所以辽国上下现在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能否割让土地城池换得大梁退兵。
其实说是商议,但朝中大小官员都兴致不高。他们不傻人家大梁国的人也不傻,谁会在如此有利的局面下放弃进攻去换几座城池,那本来
无论是出事的原因还是带走的兵丁都有很大出入,只不过耶律大石最终还是选择向西域逃遁去开创另一份基业。
与真实历史不同的是,耶律大石与儿子耶律夷列所带的可不是二百铁骑那么简单,而是整整七千骑,或许在日后‘西辽’的建立定然会更加顺畅吧。
再说辽国现任的天锡皇帝耶律淳,经过一天时间的发酵,大军战败的消息终于传回到云州城之中。
耶律淳听到战报之后呆立当场久久不语,朝中上下更是慌做一团不知该如何是好。现在那些大员和贵族们关心的不止是战败之后的局势如何,还有自家子侄的安危。
要知道为了准备与大梁一战,耶律淳放弃了几个州府,为的就是集中全力打赢这场决战,辽军集中了现有的全部力量,兵力多出大梁军将近一半。
他们觉得胜券在握,便派出不少子侄到军中去刷功绩。没想到居然遭遇如此一场大败,可谓偷鸡不成蚀把米。
更让耶律淳赶到难过的是,在逃回来的溃兵口中得知了耶律大石竟然抛弃了他们,选择带着一部分人远遁他乡,如今留下的只有几千连甲胄兵器都丢弃了的残兵败将,这让他该如何收拾。
他越想越是难过,尤其是对耶律大石的背叛不能释怀,听着堂下大小官员叽叽喳喳的议论之声忽然觉得耳鸣眼花头疼欲裂。胸口之中一团热辣的腥气不断上涌,耶律淳最终没有压下去而是大叫一声喷出一口鲜血,人也晕倒在龙椅之上。
朝中的官员才反应过来,惊慌失措的上前围住耶律淳不断呼叫,御医们在第一时间就被拉过来看病。
好一通忙活,耶律淳终于清醒过来,但此时他已经虚弱得口不能言。大臣们见状只好让那些太监七手八脚的将天锡皇帝送回行宫休息。
过了一日,耶律淳终于恢复一点,已经能正常吃饭喝水,头脑也清醒不少,只不过他仍不能出面理事,于是便让德妃萧普贤女暂时摄政。
辽国的政局暂且稳定下来,只不过他们的首先要面对的是如何解决眼前的难题,在大军失利几乎全军尽没的情况下如何面对大梁军队的进攻。
萧普贤女有一定的政治能力不假,但现在辽国要兵无兵要将无将,甚至连粮草和兵甲都凑不出来又何谈抗敌。所以辽国上下现在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能否割让土地城池换得大梁退兵。
其实说是商议,但朝中大小官员都兴致不高。他们不傻人家大梁国的人也不傻,谁会在如此有利的局面下放弃进攻去换几座城池,那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