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六章 突发
/>
  于是这二人在准备妥当之后,率领七万大军浩浩荡荡的直扑滦州城,平静才不到两个月的滦州大地一时间又沸腾起来。

  大军压境,滦州辖下的那些小城根本就无力阻挡,那些有玄法道教徒存在的地方更是配合大军攻击辽国的守军,往往未等组织起有效防御便后院起火,城内的教徒举旗造反里应外合。

  安东军摧枯拉朽一路横推,很快就来到州城附近,此时韩伯龙的安东军已经不止七万人的规模了,滚雪球一般的发展壮大,人数已经达到十万有余。

  虽说大部分人的战斗力不强并未接受多少军事训练,但凑到一起看起来声势浩大势不可挡,足以威慑辽国的守军。

  滦州知府面对大军围城立刻就下了决断,他本就是个‘聪明人’,可不想为辽国尽忠,更何况他本就是汉人。

  在与手下的汉人兵将商议一番之后,他们率军包围了契丹人的大营,以此作为投名状举旗向韩伯龙请降。

  随着知府的投诚,滦州辖下那些大小城池的官员的心思也起了变化,不少契丹人察觉到形势不妙集中起来向西逃去。

  形势一变,滦州的那些辽国大聪明立刻打着汉人的旗号响应韩伯龙的义军,大有一种义军一到百姓无不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感觉。

  韩伯龙竟然一场硬仗没打,来了一场武装旅游就把滦州整个拿下,不到二十天就与大梁的地界连成一片。

  牵一发而动全身,这还不算完。

  韩伯龙这一举动引起了不小的蝴蝶效应,在滦州周边的地区不少人开始考虑是否投诚。甚至有一些人已经暗中行动起来,准备应和大梁。

  当然也有不少人更看好正面击溃了辽国大军的金国人的前景,辽国东部的州府一时间群魔乱舞搞事的人多不胜数。

  等杜昱抽空回到燕都的王府,他这才知道韩伯龙和武松兵发滦州,已经将其拿下。现在正向他请示是否可以继续北上扩充大梁的地盘。

  这个突发的情况打了杜昱一个措手不及,他那里想到韩伯龙和武松如此大胆,安东军才训练两个月就敢拉出去打仗。

  更没想到辽国竟如此拉胯,这样一支队伍居然以无敌的姿态横扫滦州,从传回的信息来看还有不少周边地区的人想要投靠大梁。

  他有点迷茫了,心中暗想‘莫非我保守了?’,难道现在发动战争攻取更多的地盘是个好的选择不成?

  仔细分析一下,貌似他是有点保守。以冷兵器战争的思维看待战争,夏季确实不是一个打仗的好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