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8章 工部尚书和工部侍郎
。更不要说,一旦大运河通航,那么工部尚书就相当于有了一个可以吃几辈子的功劳簿了。因此不少人都有些意动。

  尤其是有资格登上这个位置的一些老臣子。

  所有人都在举荐,最终出现了四个备选的名单:郑玄、孔融、王允、卢植。

  举荐郑玄的人是孔融而举荐孔融的人,则是袁逢、杨彪两个人。变法一派则力挺卢植,至于王允,是董明举荐的。

  董明对王允的印象,一直停留在三国演义的层面。他一直觉得王允就是个渣渣。可是真的了解过王允之后,他又不得不承认,能够在史书中留下痕迹的人,果然都不是一般人。

  王允和卢植是一个类型的人,当然了从上来说,他比卢植要好多了。王家也是世家大族,虽然比不上袁杨荀陈四家,但在大汉朝也算是不错的了。

  之所以说王允跟卢植一样,是因为两个人都是真正意义上文武双全的人物。卢植是海内大儒,但也是可以冲锋陷阵的良将。王允也是如此。

  当年黄巾起义的时候,豫州黄巾就是这位镇压的。彼时,他为豫州刺史,孔融是他的小老弟。

  不过他比较背时,黄巾起义结束之后,董明就辞官回了新野。导致这位跟历史上一样,得罪了十常侍,被免官下狱。多亏了杨赐、袁隗和何进三个人求情,他才得以脱身。

  不过,跟历史上不同的是,他脱身之后,成了杨家的门客。新皇登基之后,王允又被起复。开春之后,他将接替上一任洛阳令,成为新的洛阳令。

  董明之所以举荐他,是因为此时的王允,还是那个一心为国,满腔热血的王允。而不是历史上那个计除董卓之后,骄傲自满的铁憨憨。

  在董明看来,这个人是可以拉拢的。

  当然了,最主要的原因是,变法一派,没有合适的人选。有且仅有董明、袁绍、夏允等寥寥数人。可是这些人本身就把持着要害的衙门,不值当的去作甚劳什子工部尚书。

  况且已经有了卢植这个人选,董明再选一个王允,也能在面子上糊弄过去,我们变法一派可不是结党营私之辈。

  四个人选出来之后,郑玄第一个被排除在外。

  一来,郑玄本人不在这里;二一个郑玄的状态让人很是怀疑他能不能做一个两千石的混子毕竟这哥们最近深陷玄学不可自拔,听说已经快想明白了。

  可董明很清楚,他想的再明白都没有用。郑玄注定只能是一个学者,不可能是一个好的官员的。他第一个被排除在外,也算是情理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