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9章 不给放假可还行
,寄宿制管理,这一点没毛病,可以通过;学生束脩,也就是学费,每个人每年两千钱,这也没有什么问题,不高不低。完全免费不可能,书院又不是义舍,再者说了不花钱谁会珍惜呢?

  书院的建设由教育司统一安排,工程交给建设兵团,建设兵团出图纸和人工,教育司掏钱,这也没有问题。

  老师的招聘、学生的招收计划得也很详实。尤其是老师这一块,张觊打算现在就着手做,现招来,每个月发三千钱补助养着,等书院建起来再分配出去。在这之前,可以先放在太学里养着,顺便让他们熟悉新教材。

  这么做的原因是,科考刚刚结束没有多久,有不少落榜的士子还没有离开洛阳。甚至有不少落榜的士子干脆就在洛阳待着了,等着下一届继续考。

  这些落榜的士子有一个好处,就是不用参加县试和乡试,也能参加下一届的科考。当然了,下一次再考不过,就得回家从头开始考了。

  不过县试、乡试、会试这个三级跳的考试模式,董昭那边还在完善,下半年才会公布。在做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了这些考了一届,甚至考了两届都落榜的士子该怎么参加下一届可靠了。

  张觊就是瞄准了这些人。这些人大多数都比较年轻,容易接受新事物,熟悉教材的速度也很快。而且有很多寒门士子,在洛阳过的很是拮据。每个月三千钱,还有地方住,对他们的吸引力还是非常大的。

  就算要当三到五年老师,也有不少人愿意。毕竟很多人才二十出头,年之后仍然算是年轻人。有这年的时间作为缓冲,说不定就考上了。考不上也不所谓,拿几十上百万钱回老家,也能当个小地主不是?

  董明梳理了一下张觊的计划之后,真要夸赞一声,忽然发现有些不对,便问道:“怎么没有寒暑假?”

  “嗯?什么是寒暑假?”张觊有些懵。

  “每年最冷最热的几个月给孩子们放个假吧。”董明说道:“天气太恶劣了。”

  张觊闻言沉默了一下,然后道:“意思是说,每年大概会有三个月的实践,学生们不能来书院上课?”

  “对啊,劳逸结合嘛!”董明一副理所当然的模样。

  “这不好吧。”张觊犹豫了一下,还是劝道:“到时候不管是孩子们,还是他们的父母都会有怨言的。”

  “嗯?”董明愣了,继而反应过来,这特么是教育资源被统治阶级垄断时代,不是后世求着孩子去上学的时代。

  “那就算了,每年中秋、正旦的时候各休息三天。平常的话,每旬休息一天,这样可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