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3章 刘辩掏钱
��到计划书的人都不用动脑子,按照计划书上一步一步来就行。
“陛下可是看完了?”董明见刘辩抬头,问了一句:“不知道陛下有没有什么疑惑,或者什么建议?”
刘辩将计划书放在一边,努力的回想了一下,发现自己除了说一句老师厉害之外,实在没啥可说的。
“老师,这份计划内容详实,切实可行,朕真是大开眼界了。疑惑嘛自然是没有,至于建议”刘辩沉吟了一下:“朕刚才看了一下,二十个书院一共需要两亿钱,每个书院配两个先生对吧?”
“正是如此。”
两个老师刚刚好,应付一百来个学生。当然了,老师要先学习一下才行,董明计划用三个月的时间先把老师给培养出来。
刘辩点点头:“朕看到老师给每个先生的月钱是一个月两万钱,这是不是有些多了?”
刘辩这么说也是有些道理,这段时间天下太平,物价比之一开始要稳定了许多。再加上交通不便,整个司隶地区的经济跟其他地方的经济联系其实并不怎么密切。尤其是在粮食等方面,有了军屯做后盾,朝廷对司隶地区的粮食价格的管控是非常严格的。
随着变法的深入,司隶地区现在前所未有的繁荣!百姓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都稳步提高。以粮价为例来说,就可见一斑。
粮价已经从刘宏活着时的价格,一路降到了每石八百钱左右,这个购买力换算成后世的话,大概相当于三百多块钱。两万钱的购买力,大概相当于七八千块钱。
在洛阳,一个五口之家,一个月的开销其实大头都在吃上面。包括粮食、蔬菜、肉食、调料都算在一起,大概六千钱的样子。再算上其他的开支,在不培养脱产读书人的情况下,每个月的开支在八千钱左右。
这个数字看起来很夸张,但有一点,眼下洛阳城的人均收入基本上都在八千钱左右了。像施工队、建设兵团这样的,连月钱加各种福利,每个月的收入都在一万钱上下。一个五口之家,只要两个人出去工作,就能过的非常不错。
当然要是培养一个脱产的读书人经济压力就会非常大了。
当然了整个司隶的人均收入水平肯定会下滑,而且是断崖式下跌。董明派人调查过,根据计算,司隶地区百姓的平均年收入大概在三万钱左右。如果把这个范围扩大到全天下的话董明估计能达到三千钱都不错了。
主要还是因为洛阳这里有南市撑着、又有大宗交易,修路、修五龙渠等等也提供了大量的高收入职位。去掉这些,洛阳百姓的人均年收入,堪堪达到五万钱。
&em
“陛下可是看完了?”董明见刘辩抬头,问了一句:“不知道陛下有没有什么疑惑,或者什么建议?”
刘辩将计划书放在一边,努力的回想了一下,发现自己除了说一句老师厉害之外,实在没啥可说的。
“老师,这份计划内容详实,切实可行,朕真是大开眼界了。疑惑嘛自然是没有,至于建议”刘辩沉吟了一下:“朕刚才看了一下,二十个书院一共需要两亿钱,每个书院配两个先生对吧?”
“正是如此。”
两个老师刚刚好,应付一百来个学生。当然了,老师要先学习一下才行,董明计划用三个月的时间先把老师给培养出来。
刘辩点点头:“朕看到老师给每个先生的月钱是一个月两万钱,这是不是有些多了?”
刘辩这么说也是有些道理,这段时间天下太平,物价比之一开始要稳定了许多。再加上交通不便,整个司隶地区的经济跟其他地方的经济联系其实并不怎么密切。尤其是在粮食等方面,有了军屯做后盾,朝廷对司隶地区的粮食价格的管控是非常严格的。
随着变法的深入,司隶地区现在前所未有的繁荣!百姓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都稳步提高。以粮价为例来说,就可见一斑。
粮价已经从刘宏活着时的价格,一路降到了每石八百钱左右,这个购买力换算成后世的话,大概相当于三百多块钱。两万钱的购买力,大概相当于七八千块钱。
在洛阳,一个五口之家,一个月的开销其实大头都在吃上面。包括粮食、蔬菜、肉食、调料都算在一起,大概六千钱的样子。再算上其他的开支,在不培养脱产读书人的情况下,每个月的开支在八千钱左右。
这个数字看起来很夸张,但有一点,眼下洛阳城的人均收入基本上都在八千钱左右了。像施工队、建设兵团这样的,连月钱加各种福利,每个月的收入都在一万钱上下。一个五口之家,只要两个人出去工作,就能过的非常不错。
当然要是培养一个脱产的读书人经济压力就会非常大了。
当然了整个司隶的人均收入水平肯定会下滑,而且是断崖式下跌。董明派人调查过,根据计算,司隶地区百姓的平均年收入大概在三万钱左右。如果把这个范围扩大到全天下的话董明估计能达到三千钱都不错了。
主要还是因为洛阳这里有南市撑着、又有大宗交易,修路、修五龙渠等等也提供了大量的高收入职位。去掉这些,洛阳百姓的人均年收入,堪堪达到五万钱。
&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