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章 投文章
�边。
“怎么了?这人写的不好?”荀沂将文章拿起来,看了一眼。
“文章写得还是不错的,看得出来是个有文采的年轻人。不过这内容就差了一些,都是一些主观臆测罢了。若是看文采,这一科他倒是可以考中,但是看内容的话,他肯定要落榜了。”董明对荀沂解释了一句。
“夫君真是严格。”
“不是那么回事儿。”董明摆了摆手,但是也没有再继续解释,而是往下看。第二篇也不行,通篇都是吹捧之言,还不如黄韬写的呢。
第三篇、第四篇
一直到第二十四篇的时候,董明才看到了让人眼前一亮的文章。
整篇文章言之有物不说,难的是跟董明的很多主张都不谋而合。这篇文章正题上都在说变法,并且对变法的方方面面进行了分析,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措施。有的地方当然显得很幼稚,但也有写的不错的地方。
比方说在南市这里,这人就在文章中提出一个构想,将南市分割成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内经营同一产业的商品。同时再在洛阳四周的郡县当中,建立生产场所,为南市个区域提供货源。
这个思路,基本上和尚书台接下来要做的事情不谋而合了。
他也是文章的写比较多的,整整一大张纸,写得满满当当的,跟毕业论文似的。董明看了看最前面,作者是吴郡吴县人,顾雍。
“顾雍?”董明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少言语,严厉正大的年轻人的形象。
他对顾雍还是有些印象的,甚至还多次在蔡邕的府上见过他。
顾雍是蔡邕的学生,从小就跟着蔡邕学习。后来蔡邕回到洛阳,顾雍并没有跟来。这两年倒是经常来探望自家的老师。董明记得,顾雍应该在两年前就出仕了,在南方做县令才对。
不知道中间出了什么岔子,他又跑来参加科举。
董明对他的印象,主要来自于蔡邕的夸赞。甚至可以说,顾雍是蔡邕最欣赏的弟子。只要看名字就知道了,顾雍的名字是蔡邕给取的。“邕”与“雍”同音。由此可见,蔡邕有多么的喜欢他。
再一个,顾雍字元叹,这也是因为蔡邕觉得他是个让人惊叹的孩子给取得字。
一开始董明对顾雍只是有些兴趣,但是却也没有太在意。眼下看到他写的这边文章之后,倒是觉得此人是个好苗子。
至少,这人有过地方行政的经验,也有想法,跟新学和变法的契合度也很高。到时候再用【�
“怎么了?这人写的不好?”荀沂将文章拿起来,看了一眼。
“文章写得还是不错的,看得出来是个有文采的年轻人。不过这内容就差了一些,都是一些主观臆测罢了。若是看文采,这一科他倒是可以考中,但是看内容的话,他肯定要落榜了。”董明对荀沂解释了一句。
“夫君真是严格。”
“不是那么回事儿。”董明摆了摆手,但是也没有再继续解释,而是往下看。第二篇也不行,通篇都是吹捧之言,还不如黄韬写的呢。
第三篇、第四篇
一直到第二十四篇的时候,董明才看到了让人眼前一亮的文章。
整篇文章言之有物不说,难的是跟董明的很多主张都不谋而合。这篇文章正题上都在说变法,并且对变法的方方面面进行了分析,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措施。有的地方当然显得很幼稚,但也有写的不错的地方。
比方说在南市这里,这人就在文章中提出一个构想,将南市分割成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内经营同一产业的商品。同时再在洛阳四周的郡县当中,建立生产场所,为南市个区域提供货源。
这个思路,基本上和尚书台接下来要做的事情不谋而合了。
他也是文章的写比较多的,整整一大张纸,写得满满当当的,跟毕业论文似的。董明看了看最前面,作者是吴郡吴县人,顾雍。
“顾雍?”董明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少言语,严厉正大的年轻人的形象。
他对顾雍还是有些印象的,甚至还多次在蔡邕的府上见过他。
顾雍是蔡邕的学生,从小就跟着蔡邕学习。后来蔡邕回到洛阳,顾雍并没有跟来。这两年倒是经常来探望自家的老师。董明记得,顾雍应该在两年前就出仕了,在南方做县令才对。
不知道中间出了什么岔子,他又跑来参加科举。
董明对他的印象,主要来自于蔡邕的夸赞。甚至可以说,顾雍是蔡邕最欣赏的弟子。只要看名字就知道了,顾雍的名字是蔡邕给取的。“邕”与“雍”同音。由此可见,蔡邕有多么的喜欢他。
再一个,顾雍字元叹,这也是因为蔡邕觉得他是个让人惊叹的孩子给取得字。
一开始董明对顾雍只是有些兴趣,但是却也没有太在意。眼下看到他写的这边文章之后,倒是觉得此人是个好苗子。
至少,这人有过地方行政的经验,也有想法,跟新学和变法的契合度也很高。到时候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