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4章 道统之争?
r />
  这个人是刘备。

  “陛下,这等事情微臣就不参与了吧?”刘备有些尴尬的看着在场的众人,他平日里也读书恶补过,可是跟在场的人一比,他就是个半文盲啊:“这种事,陛下应该请微臣的老师来才对。”

  “卢中郎将返乡了,过些日子才能回来。”刘辩解释了一句,然后又补充道:“叫皇叔过来,其实是为了让皇叔负责这一次的讲经。包括场地、安全等问题。”、

  刘备听到这里点点头,笑着道:“这等事情,微臣一定能做好的。”

  刘辩点点头,又看向其他人。

  蔡邕知道自己的先开口才行,作为在场官位最高的人,同时也是眼下儒家的牌面之一,虽然跟新学一派走的很近,更是为董明保驾护航。但是明眼人都知道,他是冲变法去的,对新学蔡邕顶多算是了解。儒学,才是蔡邕的立身之本。

  “陛下可否告知一下,这讲经在何时?何地?又有什么具体的要求呢?光一个精彩一些,可不好办。”蔡邕对这件事还是支持的。

  新学他其实并不太能看得上,主要是还因为新学当中有些思想太过激进,甚至可以说是离经叛道。比方说对商业的过分看重、阶级对立的说法、还有极端的唯成果论,都让蔡邕无法接受。

  其实这几点蔡邕也跟董明说过,董明当然也给他解释过。不是重视商业更不是重利轻义,只是强化了对经济的认可罢了;阶级对立也是本就存在的,朝廷也得就是统治阶级统治被统治阶级的工具;至于唯成果论这个就更扯淡了,董明在新学中明明说的是: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董明听到蔡邕开口,就知道这位老大人也是支持这一次讲经的。事实上,在场的众人,包括他在都不能不支持。一来这是刘辩登基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面子还是要给的;二来打击都是儒家出身的,没必要拦着自家的学说发扬光大。

  “过些日子,那些来给朕道贺的藩属国使者也该来了,等他们都到齐了之后再开始。而且到时候洛阳城还有很多各地的士子。那正是最好的时候,具体的还要再等等看。”刘辩显然早就想好了:“可以先暂定在科考之前,这样也能让科考的士子们参与进来。”

  “地点呢?”蔡邕追问。

  “就定在南市!”刘辩说了一个让在场的众人都很是意外的地方。

  蔡邕倒是一脸的平静:“时间、地点都有了。陛下的意思是,是想让这一次讲经,变成一场盛会是吧?”

  “然也!”刘辩很高兴蔡邕能够体会自己的意思。

&em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