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9章 变法到了新阶段(下)
那就是经济发展是一切的核心,只有经济发展了,上层建筑才能革新。甚至于,经济发展起来之后,上层建筑想不革新,都不行。

  “莱州湾盐场发展起来的话,产盐量足以冲击天下盐业。”荀璦对这个很是了解:“只是要发展起来的话,还是需要一些时间。再一个,如今都是民间产盐,若是贸然收归朝廷的话,恐怕会引起民变。”

  荀璦的担忧也引起了沮授的共鸣:“琢之说的不错,咱们还是得从长计议。”

  “不用,先把条例、律令商量出来,然后通传天下即可。若是有人造反,派兵镇压便是。这样速度快,见效也快。”郭嘉忽然出声,提出了反对意见。

  而同样的,郭嘉也有支持者。

  张松在一旁接口道:“下官是蜀郡人,蜀郡产盐,因此对盐业也是非常熟悉的。不瞒各位,我家里也有盐井。虽然不知道别人会如何,但是就我家来说,若是从朝廷接受盐业的话,家里肯定是不会拒绝的。”

  “毕竟,也不是靠这个吃饭。盐业哪有家学重要呢?”张松又补了一句,尤其是最后一句话。

  盐业哪有家学重要。

  在场的都是聪明人,闻弦歌而知雅意。张松人微言轻,虽然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并没有明说。这最后一句话其实就是他的建议,可以用一些书籍来换取一部分掌控着地方盐业的世家大族对盐业官营的支持。

  若是之前,这个建议可以说很难实现。但是现在嘛所有人都看向了董明。

  有科学司在,别说一本了,只要朝廷有的、可以传播出去的经义、注释等等都可以印一套出来送给这些世家大族。

  “大家不用担心这个。”董明其实也想好了安抚地方的办法。

  这办法也不是他想出来的,而是借鉴了后世的做法。当年的煤炭行业基本上都是私营,最后不也是收归国有了嘛?也没有见闹出多大的乱子。方法也很简单粗暴,就是收了你的煤矿,给你补偿款。

  董明当年在首都的时候,就遇到一个拿了补偿款去首都定居的煤老板。每次说起煤矿被收归国有的事情,都开心得不行。

  无他,国家补助了三个亿零几年的时候,他上北京觉得钱太多了也没啥花头,就买了二十多套房,后面的事情大家就都知道了

  董明的办法就是比照这个,按照民间私营者的盐业规模,给予相应的补偿。耕地、铜钱都可以。再一个汉鼎帝刘宏的陵寝周围还没有迁人呢。这些人完全可以迁过来,要钱给钱,要地给地。

  可就在朝廷的眼皮子底下,造的哪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