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章 渤海高氏
�任以来,渤海每年的盐税都在下降。

  经过详细了解之后,董明才发现此时的盐铁专卖很是扯淡,又或者说,压根就不能算是专卖。光武帝建立东汉后,乃废专卖,除私煮之禁,任民煮盐。凡郡县出盐多者始置盐官,主收盐税,为就场征税之始。至明帝时,复行专卖。和帝即位,仍行收税,直至眼下。

  也就是说,朝廷是放任民间私自产盐的。只不过会收很重的税收罢了。高税收自然会使得盐价虚高不下。当然,朝廷同时也控制着盐产量。这听起来很奇怪,放任盐业民营的同时还控制盐产量。

  秘密就在于,私人产盐可以,但是用的工具必须是朝廷的。也就是说,每一个产盐的商人,都是记录在册的。

  这些人产的盐,也算是官盐。只不过,财帛动人心,很商人会高产少报。这样就会少交很多税,多出的那一部分,就是白挣的钱了。此时所谓的私盐,其实就是这一部分。

  但可笑的是,这一部分的产量,远远高于朝廷征税时知道的产量。作为朝廷财政支柱之一的盐税,每年都干干巴巴的。

  全国几千万人吃盐,收上来的盐税,连百官的俸禄都发不起,这实在是太可笑了。

  “渤海郡自高朗任盐官以来,盐税每况愈下,这要是没有猫腻,某才不相信。”董明直接将卷宗甩在了矮几上:“奉孝,你过来。”

  郭嘉闻言抬起头,一脸笑意的走到董明的矮几前笑着说道:“老师想让此人怎么死?”

  董明翻了一个白眼,直接说道:“死什么死,你找王韦借人,去把高朗查一个底儿掉,全都留下证据,人证物证,我都要!”

  “小事一桩。”郭嘉眼睛转了转道:“可是这没有什么用,就算将高朗处死,渤海的盐官还有李朗、张朗。”

  “你直接说你有什么办法。”董明没好气的说道。

  郭嘉笑眯眯的回道:“这种事情,其实法正那小子来做最合适。他这个人小气的很,睚眦必报,多得是整人的办法。”

  “让你说,你就说,攀扯他干嘛。”

  “好嘞。”也不知道是跟董明时间太久了,郭嘉年纪轻轻显得有些太散漫了:“老师所求无非盐业罢了。何必纠结区区一个渤海郡,区区一个高朗呢?直接恢复盐业朝廷专营专卖即可,若是有人私自产盐,直接抓了明正典刑便是。”

  “你还会走康庄大道了?”董明觉得很是意外,他之所以点郭嘉的将,就是觉得这小子是一个爱剑走偏锋的人,没想到他竟然出了一个主意。

  董明是跟郭嘉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