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9章 那么新的开始了!
r />
  “可是在下有些担心百官会有所不满。”沮授皱着眉头说道。

  董明闻言摇了摇头道:“那就从陛下的内帑出吧,我会去跟陛下说的。”

  “好。”沮授点点头。

  “要岁末了,估计下个月各地的计簿也该送来了,今年还是移交给大司徒吗?”这个时候荀璦问了一句。

  董明摇了摇头:“今年送去伯喈先生那里即可。不过再送过去之前,我等先查验一番。”

  “这于礼不合。”荀璦有些惊讶的说了一句。

  “没什么合不合的,我等查验一番再送过去,不影响的。本来就是尚书台长官的,这些年朝纲混乱,才移交给三公。眼下既然是咱们在变法,就必须对天下形势了如指掌才行。这计簿,尚书台必须查验,同时将相关数据做好统计。等刘大人回来的时候,做个对照。若是有舞弊之人,该杀杀,该免免。”

  董明对计簿,势在必得!开玩笑,他要搞变法,没有国家整体情况的第一手数据,那不是搞笑吗?他这半年来,之所以没有在大方针上做文章,就是因为没有详细的数据做支撑。

  眼下这数据送上来了,这他都不过一手,还变个锤子法?

  所谓计簿,指的是地方官员上计时呈上来的报告。

  上计,其实也就是上计制度。从周朝时期,便有了,至战国时期,上计成为一种固定的制度。

  由地方行政长官定期向上级呈上计文书,报告地方治理状况。县令长于年终将该县户口、垦田、钱谷、刑狱状况等,编制为计簿,呈送郡国。根据属县的计簿,郡守国相再编制郡的计簿,上报朝廷。根据考核结果,予以升、降、赏、罚。

  上计除了上面说到的东西之外,地方也把向朝廷申报的其它簿籍或贡奉物品也一并带去,郡国向中央推举的孝廉之类人才,也可相随而行,在此时称这种办法为“计偕”。

  不过,上计时有舞弊,毕竟山高皇帝远,有些人为了升官,作假数据也是很正常的。但是不管怎么说,上计制度,加强朝廷对地方财政的控制。

  这要是不抓在手里,还怎么变法呢?因此这一点,没有商量的余地。

  “自今年开始,每一年的计簿,都要现在尚书台过一遍。我等统计出所有的数据之后,再移交给伯喈先生。这件事没得商量。”董明又重申了一遍。

  这一次也没有人反对了。荀璦刚才就是觉得不合适,随口提一句,也不是真的要反驳董明。尚书台的权力越大,对他们越有好处,对变法也越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