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章 制盐
  科学司或者说高尚和李虹两个人带领的明德书院的科研小组,他们的整体科技实力肯定是超过这个时代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问题的关键是,科学司的科技实力如何才能变现,而且还是快速变现。像曲辕犁,肯定是可以变现的,但这是细水长流的买卖。细水长流就意味着无法快速的积累财富,只能磨时间。而时间正是董明最缺的。

  如果两年之内变法看不到特别大的成效的话,那么主持变法的董明,肯定会成为朝臣们攻坚的对向。而最能证明变法功效的,无疑是朝廷的税收。董明就是想用两年的时间,让朝廷的税收翻番。

  但是提高税收这玩意就好像做生意赚钱一样,你得有本钱才行。一点儿本钱都没有,空口白牙,说再多,也没用。

  变法眼下缺的就是本钱,所以他才把开钱庄放在最开始的地方来做。钱庄差不多了之后,就得想办法来钱,而科学司就是董明想好的来钱的路子。

  纺纱机受限于材料,基本上不可能投入使用。纺织机虽然可以投入使用,但是意义也不大。纺织机虽然可以提高织布的效率,但是这种提高,在眼下是毫无意义的。因为纺纱的效率提不上来。只有什么时候能够提供充足的纱线之后,纺织机的作用才能体现出来。

  至于烟花这玩意其实意义也不大。光是培养百姓们的消费习惯都不知道要耗费多久。最关键的是,这玩意的需求量肯定不会高。

  至于其他的,例如水泥、独轮车、三角梯等等,虽然都是好物件,但是变现的空间都不大。董明好生想了一会儿之后,摇了摇头颓然道:“除了这些还有什么?”

  “那就是许能的那些粮种了。”李虹一摊手说道:“他倒是培养出了不少新奇的玩意。”

  “是什么?”董明很是好奇。

  “一种香料,也不知道哪里弄来的,吃起来麻麻的,味道也还不错;还有就是一种叫苹果的东西,好像是在汉中的学生给寄来的。味道甘甜,水分充足。许能研究了一下给种了出来,不过眼下只有两三株,还没成树。最后就是水稻了不过他一直都在实验室栽培的,具体种植效果他也不敢确定。”李虹一股脑说了一堆。

  董明皱着眉头听完,然后道:“看来都是暂时指望不上的。”

  “尚书令,何不换一种思路呢?”一旁的沮授忽然开口说道。

  “怎么说?”董明听到沮授开口,立刻问道。

  沮授站起来,道:“余以为科学司眼下最赚钱的物件,其实是水泥啊!”

  “这东西暂时不能流入民间。”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