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9 孙挺进洛阳
  在杨彪那里的结果,自然是不如人意的。好在,杨彪还念着同朝为官的体面,并没有把事情做绝,表示虽然不会全力支持,但也不会拖后腿。

  有这个结果,董明已经很高兴了。从杨家出来,已经是下午了。这个时候也没办法再去下一家,董明和田丰两个人商量了一下之后,便回了尚书台。

  回到尚书台之后,田丰负责处理具体的事务,董明则低着头在写东西。偶尔有田丰不能决断,或者说没有办法决断的事情,就会找到董明,后者会给出相应的意见。处理好的事情会整理好,全都交给刘宏。

  不过刘宏基本上不会反对尚书台给的处理意见。刘宏那边同意之后,会再下发给三公,三公岂是没啥实权,就是走个形式。当然,眼下这种情况是除外的。蔡邕、皇甫嵩等人各自拥有一部分原本宰相的权柄。

  三公这边通过之后,才会下发到各个具体的衙门去实施。也就是说,事情报上来,尚书台给出具体的处理意见,刘宏同意之后,让三公择人去施行。看起来尚书台只是一个幕僚机构,事实上,却是大汉朝国政真正的核心衙门。

  虽然不会负责具体实施,但是却是给出实施方案的人。同时还会监督每一项工作的进度。董明入主尚书台之后,更是逐渐开始插手具体事务。当然眼下尚书台只是插手了一个新衙门,是老早就定下来的科学司。

  科学司是个新鲜事物,朝臣们虽然不至于不当回事,但是对尚书台直接管辖科学司也没什么太大的意见。

  眼下董明在写的,就是科学司今年的任务。

  一共三个任务:

  第一个任务就是为皇甫嵩的军屯提供技术支持,从选种到开垦荒地到种植再到最后的收成,全方位无死角的提供技术支持。

  第二个任务则是攀科技树,董明直接从系统兑换了一部分资料。这些资料并不是值钱,主要还是因为资料上的科技进步幅度并不是很大。预期是说是科技进步,倒不如说是技术改良。而全都是生产侧的技术改良,包括种植业和手工业。

  第三个任务则是以科学司的名义,开设一家商号,主营食盐。当然这个得等到下半年才能开业了。在这之前,还得去选址,建厂,等出盐量稳定了,才能开业。

  说出来简单,事实上每一个任务,董明都给了特别详细的交待,甚至具体到每一个时间节点。虽然说这样有些大包大揽了,但是他也没办法。

  眼下一切都刚起步,谨慎一些总是好的。等局势稳定,变法平稳推行,取得一定的成果之后,他就可以只给各个衙门制定大略的目标,让下面的人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完成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