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章 科考(三)
糙,并没有像察举制那样形成了一个完备而又面面俱到的考核办法。当然,科考制度的优势想必陛下和诸位同僚也看到了。臣觉得我等应该在保证科考制度优越性的情况下进行一些补强。比方说在来洛阳之前,考生需要经过县考和郡考。郡考通过者可以来洛阳参加考试”

  董明比照着后世科举制度的内容,加上自己的理解,结合了当前大汉朝的实际情况做了一个详细的阐述。

  时间就在董明的阐述中慢慢过去。

  当董明说完的时候,刘宏很是高兴:“朕就知道尚书令做什么事情,一定会想的极其完备。这科考才刚开始,尚书令就把整个科考制度给补全了。”

  一旁的孔融这个时候忽然开口道:“尚书令这不成熟的想法,是不是有点太成熟了?”

  冷不丁的一句话,还有一点幽默感是怎么回事?

  总之大家都笑了起来,一时之间房间里的气氛变得很是舒服。孔融倒不是针对董明,他也就是吐槽一句罢了。自从董明将第一场的考试命题权让给他之后,他也就不怎么讨厌董明了。眼下他更是对董明很是满意。

  无他,今天这一场的主考官不是别人,正是他孔融孔文举!

  “文举先生说笑了。”董明笑着道。

  “哈哈哈,尚书令走一步看三步的本事,某家可是羡慕的紧呢。”孔融笑呵呵的回道。

  闲聊中,入了夜。考生是不能离开的,考完也没用。只不过可以将第一场的试卷交了,然后在校场内活动筋骨,放松一下。校场边缘有厕所,可以去如厕解决一下。

  三月份,虽说是春三月,但是如今的大汉朝一年比一年冷,如今都三月了,仍然是冷的不行,甚至于前几天还下了一场雪。

  校场周围挑着灯,不说有如白昼吧,至少能见度是可以的。校场的另外一边有一个草棚子,之前是马棚,为了科考改成了学生们休息的地方。倒也没什么多余的物件,就是洒扫干净的地板,上面铺着一些草料,每隔一段距离有温着的热水。

  士子们来到这边,倒一杯水,席地而坐即可。

  “第一场考的如何?”

  休息区的一角,三十多个士子坐在一起,一看就知道是互相认识的。中间围着的两个年轻人,一个看起来孔武有力,一个看起来有些慵懒。

  这两人是徐庶和郭嘉,围着的人,都是明德书院的学生。李植、许能等人都在周围。

  问话的人是武敬,他一直都是大家长一样的存在,在学校里很是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