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章 除了董伯照
  科考的事情,忽然变得顺利起来,董明也趁着这段时间,将十四博士各自安排了该去的州部。只不过眼下正是冬天,他倒是体恤这些糟老头子,全让他们留在了洛阳,等开春了再过去。等他们到了之后由各州内郡守们负责筹建学校,一应开支也由各郡平摊。

  早朝,董明正在侃侃而谈。

  “所谓学田制,就是由地方单独划分出一块耕地,送给各州的书院。书院可以将耕地租赁给百姓们,收取少量的佃租。这样一来,书院有了收入,不管是先生们的衣食住行,还是书院的日常维护,都不需要跟各郡扯皮了。大汉的博士们,也能够将心思都放在教书育人上。”

  董明正在给朝臣们解释学田制度,这个制度跟前面的改组太常是一体的,只不过这是第二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掌控太常,踢开掌握话语权的博士们;第二个阶段就是借由各州修建书院的事情,将学田制拿出来。

  一来,书院可以经济独立,那些被赶到地方的博士们有了好处,自然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怨怼之情;二来,也可以为日后尽可能的普及基础教育做一个铺垫和尝试;三来,借由学田制度,可以从世家大族手里,坑一点田地来,算是变相的授田给百姓了。

  各地的田产大多数都在世家大族手里,想要推行学田制度,那就必须让这些人吐出一些耕地才行。不管他们愿意不愿意,这件事都是势在必行的。

  早在前一天,董明就已经跟刘宏通了气。眼下刘宏看起来听的很认真,有时候还点点头,一副圣明君主的模样,其实心里一直在等着董明拿世家开刀呢。

  哪怕只是割一点世家的血肉,刘宏也是非常的开心的。

  这边,董明话音落下,在场的大臣们没有反对的。毕竟这是为国育才,培养读书人的政策,没有人会傻不拉几的一点儿好处都没有就上来喷董明。

  为了反对而反对,那就是神经病了。

  “眼下,臣以为,十四州部,根据各州贫富、百姓数量等,各州部的书院所配给的学田大小应该因地制宜,不能一概而论。”

  刘宏在上面假装的很辛苦,心里不由得开始埋怨起董明来:“别说这些没用的了,赶紧朝世家们要耕地吧!”

  董明又解释了一会儿之后,顿了顿道:“不过,这耕地国家也没有多少,需要向百姓们征集。所以臣想了一个法子。”

  “什么法子?”刘宏精神来了,知道要开始了。

  “捐地!”董明掷地有声的说道:“还请陛下亲笔写一封信,请求各州部豪门世家,为了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