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章 来自何皇后的恶意
�真要说起来,得从两汉之际今古文经学之争说起。
今文学家注目于经书的‘义’,所以注重‘微言大义’,和政治的关系也较为密切;古文学家在古文经书发现后即注意校勘脱简,所以治经注意名物训诂。
而赵岐兼采两家之长,《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孟子章句》:“汉儒注经,多明训诂名物,惟此注笺释文句,乃似后世之口义,与古学稍殊”,焦循《孟子正义》也说其:“叠训诂于语句之中,绘本义于错综之内”与汉代其它注书相比,《孟子章句》既“笺释文句”,又注意名物训诂。如《梁惠王上》:“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赵注:“曰,辞也。叟,长老之称,犹父也。孟子去齐,老而之魏,王尊礼之曰:父,不远千里之路而来,此亦将有以为寡人兴利除害者乎?”既重训诂,又有句意的阐释。
同样是《梁惠王上》:“《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鹤鹤。王在灵沼,于牣鱼跃。’”
朱熹的注解是:“经,量度也。灵台,文王台名也。营,谋为也。攻,治也。不日,不终日也。亟,速也,言文王戒以勿亟也。子来,如子来趋父事也。灵囿、灵沼,台下有囿,囿中有沼也。麀,牝鹿也。伏,安其所,不惊动也。濯濯,肥泽貌。鹤鹤,洁白貌。于,叹美辞。牣,满也。”
可以看出来相较于赵岐的注解,朱熹的注解更加注重每一个词的词义。释词非常的细致详尽。但是这种详细的注解,其实夹杂了很多朱熹以“理”为核心的理学思想。
除此之外,赵注征引诸经,朱注广引诸说;赵岐“疏不破注”,朱熹辨析存疑。不管怎么说,两个人都是大佬,董明也就占了个穿越众的便宜,不然也不能跟赵岐探讨这些形而上的东西。
从这一点来说,刘宏喊上了他赵岐,再加上他这个新学领袖来长秋宫,很可能是想要听课?
就在董明胡思乱想的时候,两人已经来到了一处寝宫前。
“到了。”赵岐小声提醒了一局董明。
董明点点头,走到赵岐前面,自有眼尖的小太监跑进了寝宫内,不一会儿就小太监就跑了出来,将两人请了进去。
进了宫内,董明扫量了一眼,看到了刘宏、何皇后和刘辩。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六七岁的小男生,跟刘辩有几分相似,乐呵呵的站在刘辩旁边,看起来很是机灵。
想来应该是比刘辩小五岁的刘协。
小家伙从小被董太后养在身边,这是董明第一次见到他。
今文学家注目于经书的‘义’,所以注重‘微言大义’,和政治的关系也较为密切;古文学家在古文经书发现后即注意校勘脱简,所以治经注意名物训诂。
而赵岐兼采两家之长,《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孟子章句》:“汉儒注经,多明训诂名物,惟此注笺释文句,乃似后世之口义,与古学稍殊”,焦循《孟子正义》也说其:“叠训诂于语句之中,绘本义于错综之内”与汉代其它注书相比,《孟子章句》既“笺释文句”,又注意名物训诂。如《梁惠王上》:“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赵注:“曰,辞也。叟,长老之称,犹父也。孟子去齐,老而之魏,王尊礼之曰:父,不远千里之路而来,此亦将有以为寡人兴利除害者乎?”既重训诂,又有句意的阐释。
同样是《梁惠王上》:“《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鹤鹤。王在灵沼,于牣鱼跃。’”
朱熹的注解是:“经,量度也。灵台,文王台名也。营,谋为也。攻,治也。不日,不终日也。亟,速也,言文王戒以勿亟也。子来,如子来趋父事也。灵囿、灵沼,台下有囿,囿中有沼也。麀,牝鹿也。伏,安其所,不惊动也。濯濯,肥泽貌。鹤鹤,洁白貌。于,叹美辞。牣,满也。”
可以看出来相较于赵岐的注解,朱熹的注解更加注重每一个词的词义。释词非常的细致详尽。但是这种详细的注解,其实夹杂了很多朱熹以“理”为核心的理学思想。
除此之外,赵注征引诸经,朱注广引诸说;赵岐“疏不破注”,朱熹辨析存疑。不管怎么说,两个人都是大佬,董明也就占了个穿越众的便宜,不然也不能跟赵岐探讨这些形而上的东西。
从这一点来说,刘宏喊上了他赵岐,再加上他这个新学领袖来长秋宫,很可能是想要听课?
就在董明胡思乱想的时候,两人已经来到了一处寝宫前。
“到了。”赵岐小声提醒了一局董明。
董明点点头,走到赵岐前面,自有眼尖的小太监跑进了寝宫内,不一会儿就小太监就跑了出来,将两人请了进去。
进了宫内,董明扫量了一眼,看到了刘宏、何皇后和刘辩。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六七岁的小男生,跟刘辩有几分相似,乐呵呵的站在刘辩旁边,看起来很是机灵。
想来应该是比刘辩小五岁的刘协。
小家伙从小被董太后养在身边,这是董明第一次见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