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章 改除鄙陋,革故鼎新
  其实对于世家来说,科考在短时间内还是有利的。毕竟世家掌握着教育资源,垄断知识。普通百姓能认识自己的名字怎么写,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察举制虽然由世家把持着,但是对世家来说却也不是那么的尽如人意。一来每年举荐的名额有限,二来为了自家的脸面,还得差三叉五的举荐一些寒门士子甚至是普通百姓。这样一样以来,也就导致世家中很多优秀的年轻人,其实是没有机会入朝作官的。

  有了科考就不一样了,世家子仗着丰厚的教育资源,在科考中绝对可以占据极大的优势。这点儿好处,是董明抛出来的,自然有人上钩。

  但也有如杨赐、袁逢这样的聪明人。知道这是钓鱼的钩子,咬上去,就是个死字。

  察举制虽然完备,但是这么些年下来,早就成了世家和地方官员的一盘菜,想怎么吃就怎么吃,哪怕自己不吃,也得烂在自己家的锅里。

  把持着上升渠道,世家才能在大汉朝这艘破船上吸收更多的营养。一旦开了科考,有了新的上升渠道,察举制就算保留下来,也形同虚设了。

  除非世家能把科考制度,再一次拿在手里,但哪里又是这么简单的呢?

  杨赐和袁逢看得出来,所以他们站了出来。

  袁逢看着董明,缓缓说道:“科考是否有前例?考试的东西是否真的能够为国选材?察举制选中的孝廉,至少德行名望皆是一时之选。科考是否能达到这种要求呢?”

  老子们都是精英,你科考能够选出来像我们这样的精英吗?

  董明闻言笑了笑,袁逢的问题中是有陷阱的。他若是说可以,那无疑是打朝中大臣的脸,若是说不可以,那袁逢就可以接一句,那还科考有什么意义呢。

  “敢问大人,察举制何时有的?”董明反问了一句。

  袁逢毕竟是袁家人,这点常识还是有的,闻言立刻回道:“高祖首下诏招贤,令各郡县选拔治国良才,此为察举制之开端也。太宗在位时,下诏要求,并且定下了对策和等第。世宗在位时,察举制完备,此后成为我大汉为国选材的上佳之策。”

  董明听的频频点头。

  学习了学习了。

  然后,他又问了一句:“高祖之前察举制可有先例?”

  “这”袁逢有些懵。

  董明笑了笑道:“既然没有先例,高祖为什么要用呢?还用到了如今。可见,并非需要先例,只需要适合当时的需要就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