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章 要结亲了吗
��对他来说是否结婚,跟谁结婚其实是一件无所谓的事情。跟荀家结亲也好,这样日后就有更大的机会将荀家绑上自己的战车。

  董访留下来,书院里又多了一个老师。董明专门为董访开了一门课,讲述儒家经典。这东西董访很是熟悉,讲起来没有任何的复旦。虽然不如一些大儒精深,但出身世家的他还是有些东西的。

  十一月初,大概是小冰河期的影响吧,新野在十一月份就开始变冷。书院的学生都已经穿上了过冬的衣服。董明也不将就什么名士风度了,裹得厚厚的上课。

  每年最冷最热的时候,董明总是希望大汉朝的科技能够飞速来到电气时代,整一个空调出来。但,这只能是想一想。

  日子还是得过,课还是得上。

  十一月,孙坚终归没追上跑的跟野兔子似的观鹄,无奈而返。而后者则一路难逃,过了交州仍然往南方进军,看那样子是不打算留在大汉朝了。

  同月,曹操来了一封信。

  董明对自己收到曹操的来信很是奇怪,要知道自从黄巾之乱之后,两人就很少往来了。打发走了送信的人之后,董明打开了曹操的信。

  信不长,除了寒暄之外,曹操主要讲了两件事。第一件事,就是他老爹曹嵩升官了,从大司农的位置上,升到了太尉。

  第二件事,曹操准备推荐董明当大司农,他会和曹嵩一起全力支持董明推广曲辕犁、新式制粪法等。

  这事儿,董明觉得挺稀奇的。曹老板写信来招揽自己都能好理解,这写信来让自己去当官是什么操作?

  董明不明白,但是也不打算接手大司农的位置。刘宏朝,想要做一些事实太难了。宦官、外戚、地方军阀每一个是好相与的。他之前惹了宦官,还能潇洒这么久,不就是因为辞官了吗?

  他倒不是怕什么政治斗争,实在是不想让精力浪费在这上面。去当大司农,就算有曹老板的支持,再加上少府令蔡伯喈的支持,想做事情也是很难的。

  原因很简单,董明可以肯定一旦他去了洛阳跟曹老板和蔡伯喈联手改革农业,第二天就会被人称为新党。

  刘宏是个靠不住的,指不定哪一天就来个剿灭新党了。

  但,又不是直接拒绝,毕竟日后还是要跟曹老板合作的。他董明想要在大汉朝搞改革,必须有强有力的军队作为支撑。眼下刘备是一个,但就一个刘备有点儿不保险,再加一个曹老板更好。

  当然最好的还是他自己掌握一部分兵权,但这很难,眼下最稳妥的就是通过自己的学生去间接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