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章 无题
  明德书院,董明正在上课。

  “惜粪如惜金,积地莫如积粪。大家能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吗?”董明敲了敲讲桌,大声问道。

  在场有经常在肥料房当值的学生,闻言立刻举手,董明点头之后,站起来解释道:“农业生产一定要使用肥料。就目前来说,五谷轮回之物是效果最好的肥料。同时肥料的来源也不复杂,只要有人就有。”

  “施肥之后,可以大幅度提高粮食的亩产。”

  其实大家都知道,同时也知道,董明抛出来的这个问题是为了后续的课程做准备的。

  董明示意学生坐下来,然后道:“五谷轮回之物无法直接用来施肥。一般来说,最简单的处理方式,就晒干。而且在晒的同时,产生的蛆虫还可以用来喂养家禽,或者鱼类。除此之外,今天还要教大家另外几种处理方法。”

  “蒸粪法、煨粪法、酿粪法、窖粪法等四种处理方法,我们一个一个来仔细说。”董明清了清嗓子正式开始今天的课程。

  “区田,以粪气为美,非必须良田。诸山、陵、近邑高危倾孤及丘城上,皆可为区田。区田不耕旁地,庶尽地力”

  董明拿着系统整理好的材料,一点儿一点而讲给学生们听着。

  事实上,华夏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在农业技术上的探索可以说是几千年来不遗余力。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都用最大的努力,尽可能的提升亩产,扩大耕地面积。

  至明朝中后期,华夏大地上已经有超过8亿亩,到了清朝这个数字直接提升到11亿亩左右。

  如今的大汉朝,一半的耕地亩产三石,复种的情况下可以达到三点五石左右。而南方地区种植水稻,因为是粗放式耕种,亩产两石多不到三石。

  但是也有例外,上面董明所说的区田就是例外。区田的亩产非常高,但是董明没见过。不过水利灌溉田和“代田”的亩产都可以达到十石。区田的产量要比他们还要高。

  当然了,区田也好,代田也罢,都是极为稀少的。

  大汉朝如今大多数耕地面积,平均算一下,也就亩产三石不到的样子。尤其是经过黄巾兵乱之后,耕地破坏,劳动力减少。大多数地方的亩产也就两石出头的样子。

  这里的石并不是后世一旦上百市斤。

  汉书·律历志》上:量者,龠、合、升、斗、斛也,所以量多少也。本起于黄钟之龠,用度数审其容,以子谷秬黍中者千有二百实其龠,以井水准其概。合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而五量嘉矣。其法用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