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八章:一石三鸟谋三地,四通八达立霸业(八)
 曹cào却是依旧笑道:“前代开国之臣韩信,当日还曾受过胯下之辱,却能成就一番大业,青史留名,难道关将军就不想成为像韩信那样的人吗?!”

  春秋末年,军事重镇淮yīn因地处水乡,成了秦始皇统一天下中沦落为亡国奴的世袭贵族们的栖身定居之所。一时间,韩国、齐国等亡国的世袭贵族在这里酒肉笙歌、苟且偷生,丝毫没有亡国的耻辱。在一群及时行乐的世袭贵族中,也有少数一些人忍辱负重,寻找复国雪耻的机会。其中,饱读兵书的韩信就是难能可贵的一个。

  韩国灭亡后,身为韩国世袭贵族的韩信沦落街头,过着食不果腹、斯文扫地的生活。尽管如此,韩信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韩国贵族的后裔,没有忘记复国雪耻的重任。

  时逢乱世,能在淮yīn苟延残喘地活下去都成问题,更别提希望韩信将来出人头地,一天,韩信在淮yīn街头被几个流氓恶霸所困。其中有一个年轻的屠夫,他侮辱韩信,说道:“你的个子比我高大,又喜欢带剑,但内心却是很懦弱的啊。”并当众侮辱他说:“假如你不怕死,那就刺死我;不然,就从我的胯下爬过去。”韩信注视他一会,俯*子从对方的胯下爬过去。集市上的人都讥笑他,以为韩信的胆子真的很小。

  从淮yīn出来,一个偶然的机会,韩信杀掉一名准备回秦营报信搬兵的官人,并提着秦军官人的脑袋投奔项梁大营。韩信灭秦雪耻的大志和文韬武略的将才非但没有引起项羽的重视,而且还在数次合理的建议和请兵作战中遭到项羽的耻笑,惟有一个执戟郎中的卑微身份,让韩信怀才不遇地继续留在项营,等待机会。

  其后,项羽“破釜沉舟”,于巨鹿与秦军大将章邯决战。在数次攻城而不能迅速获胜时,项羽不顾范增和韩信接受章邯议和的建议,执意取章邯的人头为叔父报仇。为保存实力、壮大楚军,韩信和陈平用“屡有降军兵士出逃”一计,让项羽答应了章邯议和的请求。然而,为平衡项军和归降秦军的力量,项羽决定坑杀归降秦军二十万。看着项羽如此狭隘的心xiōng,韩信决然离开楚营,投奔汉营刘邦而去,之后协助刘邦成功击败项羽,而且自己也曾一度高为齐王,达到了自己人生的顶点。

  在楚汉相争的历史上,韩信以其“漂母乞食”、“胯下之辱”、“设坛拜将”、“水淹龙且”等传奇的故事,和“国士无双”的美名,得以和项羽、刘邦、范增等历史人物站在同一个高度,值得特书一笔,其中那“胯下之辱”,却也告诉世人一个道理——大丈夫能忍天下之不能忍,故能为天下之不能为之事。

  此时曹cào用韩信的故事来开导关羽,倒是恰如其分。

  两人都是受到极大的侮辱,两人又是具有超凡的才能,故而曹cào的这番话,在关羽的心中引起很大的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