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七章:天纵之才护刘备,方天画戟战人雄(中四)
�山中隐居修炼,创立了著名的五斗米教,只要入教即要交缴五斗米,开始收会费了,当然交了会费后,就可以得到传援包括《老子》,《庄子》与张陵自创的《符书二十四篇》在内的道家经典,到了张陵的孙子张鲁时,吸收当时张鲁统兵执政的经验,对五斗米教进行了改革,就形成了后世的道教第一流派正一道,即天师道。

  在这个时期,可以看出那时的佛教基本上没有什么说话的地位,当时可以说是道家的神仙们在互相掐架,其中最出名的就是那个想要逆天改名的诸葛亮了。所以,整个东汉时期的佛教僧侣们只好拼命的研读《老子》,《庄子》,拼命的用《老子》,《庄子》等道家经典作为释意篮本来翻译与修改佛经。以致于到了魏晋《金刚经》等大乘佛教经典传入中国时,翻译上也被深深打上了道家的烙印,也为后来的《化胡经》的出现打下了伏笔。

  至于东汉灭亡之后,后来的魏晋南北朝中佛教开始慢慢的走到统治者的眼前,为什么呢,当时的统治者看了看史书,发现这个道教的力量太大了,没有那家的思想不被它给渗透、腐蚀了,最主要的是大家都不想再来个一次两次绿巾之乱、红巾这乱的这类事,太让人受不了了。怎么办呢,有没有那一家的学说可以制肋道教呢?皇帝们遍观诸子百家,包括儒、墨、法、兵在内的jīng英人士,全都张口《老子》,《庄子》,闭口《黄庭》,早被道家思想给俘虏了。这时那个默默无闻到快要无所闻的,标新立异到死都要剃光头的佛教被皇帝们记起来了。想这个外来的总好些吧,于是出于某种不可说的目的,皇帝们开始试着推广佛教。怎么推广呢?皇帝去拜几次那个金色的光头,说几名推崇的话,我底下那帮子只想升官发财的还不转而大谈佛理?于是佛教才在中华大地全面开花,但此时在汉末最为流行的还是道教,百姓常常用以祈福的便就是道观。

  青云观建在内黄城,乃是整个冀州朝圣之所,百姓多有供奉,而且离得邺城也是不远。

  这些年,吕布对三州整治有理,百姓家中多有余粮,连带着生活也是好上不少。百姓饱食有余之际,便就寻思上天护佑,这青云观在经历一段时间的清贫之后,这几年倒也昌盛了不少,引得不少人前去。

  公孙续娶亲之事除了要定下好日子之外,也需得到道教的祈福,可算是圆满,当然这些多数还是一些老日历,对于吕布来说却是不在意,而王氏这些妇道人家可就很是信以为真的。

  吕布没有兴趣,可不会阻碍任红昌的行动,便就笑道:“一切就由干娘你决定就是。”

  任红昌也笑道:“呵呵,红昌正自无趣呢,跟干娘你们一同倒是极好。”

  “母亲,我也要去呢。”公孙葳见状也是吵着要去,惹得王氏等*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