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文武双匠入蓟中,忆起老友生悲伤

  皇甫嵩也是高兴,如今其子皇甫坚寿还在洛阳任职却是走不开,但却与yòu子相见,也是人生乐事。

  等见过母亲,皇甫郦一家三口在旁叙事。

  “子家,来见过你的师兄。”

  卢毓,卢植之子,字子家,今年不过十岁,便随着卢植一路同来。

  “子家见过师兄。”卢毓谦谦有礼,不愧是卢植亲自教导出来。

  吕布身为欢喜,笑道:“恩师后继有人了。”

  卢植虽然心中高兴,但碍于严父姿态还是鞭策道:“还远不及,远不及。”

  请的皇甫嵩,卢植二家入城,早就准备好酒宴。说起来这里还算是卢植的故乡,看到故乡本土忍不住老泪纵横,叹道:“想不到我卢植有生之日还能回到河北。”

  吕布道:“日后恩师便在蓟县居住,吕布还想聆听恩师的教诲。”

  卢植笑而不语。

  幽州也是有不少名人雅士,魏攸,田畴等人学识不凡,对卢植,皇甫嵩二人闻名已久故而交谈甚欢。

  吕布身为幽州之主,也是频频进酒,让他们宾至如归。

  谈起政事,说到那惨死的蔡邕,卢植不由一阵神伤。

  当朝文学家蔡邕曾是董卓的旧臣,当听到董卓被杀的消息时,蔡邕正好和王允在一起。当时,蔡邕感到很突然,不禁脸色大变,不由自主地发出一声叹息。王允勃然大怒,严厉指责蔡邕:“董卓是国家的罪人,祸国殃民的罪行不可饶恕,你身为天子臣民,应该从大局考虑,从国家出发,共同声讨国贼,不想你念及他对你的一点私人恩惠,竟然为他感到痛惜,这难道不是与董卓同一鼻孔出气吗?”说完,便不容分辩,立即将蔡邕押至廷尉处问罪。

  蔡邕有口难辩,但作为文学家和史官,他为了完成自己未完成的事业,继续写成汉史,便陈辞谢罪,自己愿意承受刺剑削足的酷刑以保全余生。

  士大夫们都十分同情怜悯蔡邕的遭遇,设法营救蔡邕,可毫无结果,太尉马日磾专程前往王允住处,替蔡邕说情:“伯喈是难得的旷世奇才,学问渊博,见多识广,特别是对本朝故事了解颇多,应当给他机会,让他继续写成史书;况且伯喈以忠孝闻名于士大夫之中,现在以莫须有之名给他判罪,恐怕有失众望,不服人心吧!”

  王允根本不听劝告,反驳马日磾说:“先前汉武帝不杀司马迁,让他写成谤书,流传后世,现在国事衰败,社会上缺乏时代jīng神,不能让蔡邕像司马迁那样,毁谤和诬蔑yòu小的天子,因为这既对神圣的道德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