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选帝师贾诩三荐,护天子孙坚孤军
某心中有少许担忧。但不知这第二人是谁?”

  贾诩继续道:“至于这第二人,便是荀攸,荀公达。荀攸在何进掌权时,便被任为黄门侍郎,年少有为,素有才情。况其所在的荀家为氏族大家,主公此举,也可拉拢荀家为己所用。”

  董卓道:“荀攸嘛,本相倒是有几份印象。前有议郎郑泰、何颙、侍中种辑、越骑校尉伍琼等欲谋害某,幸事被显露,便收何颙、荀攸入狱。那颙忧惧而自杀,可荀攸言语饮食却是自若不变,我知其并未参与,否则还怎么能吃得下去呢。此子倒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贾诩继续道:“等诩说了这第三人,主公心中自有打算了。”

  董卓笑道:“文和莫打关子,速速道来。”

  贾诩笑道:“这第三人嘛,其实主公早已与他共事过了。”

  董卓讶道:“哦,不知是何人,董实在不曾想起。”

  “便是当年征讨黄巾军的时候,与在相国军中做了几日的长史,如今却是侍郎的钟繇,钟元常。”

  董卓道:“对于此人,本相倒也不是很相熟,你且道之。”

  贾诩道:“钟繇温良笃慎,博学诗律,而且善于内政民生,若为天子之师,中庸之道可辅天子。”

  “恩,此三人皆是上上之选”,董卓想了想却是难以抉择,便向李儒问道:“我儿,你怎么看?”

  李儒细想之,道:“可选钟繇。”

  “哦?!”,董卓问道:“王允与那荀攸为何不能入儿眼?”

  李儒道:“王司徒为中派首领,虽帝师这名在我等看来并没有什么重要,可是对那些世子官员眼中,却是一种象征,故某不愿;至于那荀攸,既然能入何进幕府,又怎么会是无用之人,我怕此人外愚内智,不可松懈;这钟繇身为背景,又有才能,可为之。”

  “好,有我儿与文和相助,我无忧矣。”

  之后董卓听取李儒的意见后,同意了他的话,下令拜钟繇为御史中丞,监督天子读书。

  随后董卓将进宫威bī汉献帝所得的诏书,发送到十八路诸侯处,以天子名义令各诸侯退回封地。碍于诏书,即使是曹cào这样的强硬派,因为损兵则将,也不得不暂时与张邈等人退回陈留,招兵买马再做打算。

  而盟军的盟主袁绍本就无意再多做争斗,也就再虚等几日后,与其他几路诸侯各自撤兵。就这样,讨伐董卓的战争在隆重中开始,却在中途草草落幕,但天怜大汉,总算还有一路诸侯不肯退兵,带着部众一万人直bī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