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一七章 曹操墓
�救挖掘文物,至于墓主人的身份探究并不多,这一次曹操墓,倒是显得很有趣。”

  礼老摇了摇头,“等你见到你就知道没趣了,在中国,帝王厚葬源远流长,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震惊世界,汉武帝以天下贡赋的三分之一为之修陵,唐太宗昭陵‘宫室制度宏丽,不异人间’。就是最后一个帝陵光绪崇陵,虽然墓主生前很郁闷,但陵墓还是颇为壮观。薄葬古已有之,但在帝王薄葬中,曹操是开先河者,不建封土堆、不植树、不随葬金玉器物。汉代一个诸侯王刘胜死后都穿着2498块玉片、1100克金丝构成的金缕玉衣,号为武帝的曹操却只穿补过的衣服入殓。这样说的话,你能够明白了吗?”

  宋慎一愣,大惊道:“他竟然是薄葬,‘宁教天下人负我,休教我负天下人’的曹操竟然是薄葬!”

  “三国那帮人,为了凑足军费,都在曹操的影响下,多少干过盗墓的勾当,曹操更是盗墓贼的祖师爷。等到考虑自己的墓葬时,心里也要掂量,要是放多了东西,今后不知什么时候自己躺在墓里,外面一个锄头就挖了过来。所以薄葬也就成为了必然,而且当时天下纷争,也没有那么大的财力去厚葬了。传闻曹操死后还有七十二疑冢,但这只是民间说法,究竟如何,到了曹操墓那边,肯定是有一些线索的,你就放心好了。”礼老解释道。

  宋慎稍稍放下心来,像是墓葬不确定的话,大胆猜测,小心求证,历来都是如此,只不过对于曹操墓,大家会更多了几分慎重,毕竟《三国演义》的影响很大,很多人都是看着这本书长大的,对于曹操的印象实在是太过深刻。

  “我发现一个问题,三国时期,他们是不是很喜欢搞疑冢?以至于出现了很多一人多墓的现象?”宋慎突然开口问道。

  “这个现象的确是很普遍,不过,很多事情都是可以通过史书来印证的。像是刘备墓就在成都,虽然此前还有刘备墓在彭山,或者在奉节的说法,但是任何说法都要能和史书相印证,刘备在奉节病死后运回成都安葬,是有历史资料记载的。而吴王孙权墓的准确位置至今无法确定,就是传说的地点没有史书可以印证。诸葛亮的葬身之地相对争议较小,就是因为《三国志》所记诸葛亮的遗命上说‘死后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殓以时服,不须器物’。根据他的遗命判断,诸葛亮葬在陕西勉县定军山下。”

  “一人多墓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三国时期的多员大将死后‘身首异处’,他们的庙祠也不只一处。传说关羽死后,孙权将其首级放入匣内献于曹操。曹操开匣观看,见关羽口开目动,大惊失色,遂命人刻沉香木为躯,以王侯之礼葬于洛阳南门外。孙权也以诸侯礼葬关羽尸骸于湖北当阳。历史上的关羽墓有三处,除洛阳和当阳,成都当年还有关羽的衣冠冢,也就是现在衣冠庙这个地名的由来。”“另外,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