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章 日本人的审美
��与,而对于他来讲,这些完全不是问题,因为无论如何,阿拉伯数字都是通用的,他只需要稍稍注意一下,就能看到别人的底价,还有什么比这个还好的吗?

  季穆不知道这些,便叮嘱道:“你若是想要拍下哪一件,就直接告诉我,我来帮你确定价格。”

  宋慎点头应下,“好!”

  日本人的审美趣味尚深沉典雅,朴素大方,与欧美人华丽热烈、金碧辉煌之好恰不相同,所以在解放前国内的古董店就有了日本庄与洋庄之分。对中国殷商时代的青铜器应该说有人喜欢,但因所见不多,无法培养兴趣,所以懂的人少,在日本便难火起来。至于汉绿釉器,像陶罐、猪栏鸭舍、楼阙谷仓,各处常可见到。魏晋的陶人、陶马也能见到,特别是唐三彩、加彩人物俑、战马牛车更受欢迎,尤以三彩女俑为贵。

  宋瓷的青瓷系和磁州系、钧瓷类是日本人历来所喜爱的。至于明清的青花,日本人更是推祟备至,对明末万历五彩更是情有独钟,爱之若狂。还有个有趣的现象,明末瓷器多有口沿磨蚀现象,中国人视为伤残,日本人对此却不以为缺憾,甚至昵称“虫哈”。一件明末出口瓷上略有一点虫哈绝不影响价格,犹如女神断臂、美女生痣,反更具魅力。他们惟独对于晚清的青花和粉彩器较为冷淡,不喜欢那种炫人眼目的浓艳和过分修饰。

  宋慎在交流会上已经见到了不少的明代末年的瓷器,看着瓷器口沿磨蚀的样子,宋慎难免感觉有些怪异,心里想着,在明代中后期,倭寇一直在侵犯沿海地区,一时间嚣张无比,后来被“戚家军”所阻,倭寇被打退了去,在明代中后期时,已经消散了不少,难道是这样原因造成日本人喜欢明末的瓷器吗?

  当然,这只是宋慎无聊时的突发奇想,他也明白,这个理由实在是有些怪异,可能性不大,毕竟审美观的观念受到太多因素的影响。

  宋慎并没有在这里见到玉器,他问了季穆才得知,日本人是不喜欢玉器的,他们也难以理解中国人对于玉器为何会情有独钟。

  宋慎看了几件明朝瓷器,感觉很多价格都比国内要高出不少,所以他便没有投标,只是看了看。佘青青则是亦步亦趋地跟在他的后面,手里拿着填写暗标价目的单子。

  宋慎绕了许久,终于是在一幅画作面前停留了下来,这幅画只是用最为简单的几何线条勾勒出美丽的富士山,而画面的主要场景画的是在大风天气中赶路的人们。有的人头上的斗笠被吹走,而有的人手中的纸被吹的漫天飞舞,这幅画的主题应该是画风,毫无疑问“风”是没有颜色的,但任何一个人看到这幅画时,却是都能听到从画中传出的呼呼的风声,宋慎便想到半句诗来,“能画一枝风有声”。(http://.)。

  宋慎把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