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八大山人画作研究
��面,月圆西瓜上时。个个指月饼子,驴年瓜熟为期。”有人根据吃月饼的风俗来源于反清义军传递起事暗号的民间故事,说八大在期盼着这一天到来。然而却要等到何年(驴年)呢?“驴年马月”是俗语,表示遥无定期。果真如此,则八大的心迹,就不只是徒有国亡余痛了。
还有,他画上的题诗、签名和印章,也是怪怪的。例如他自号‘八大山人’,解释的人很多,至今学者们还有不同争论。他有一方印章,印文刻作,有人说它是由‘八大山人’四字组成,有的人则持慎重态度,称之为‘屐形印’,因为它的形状像只木屐。至于他画上的题诗,许多句子更是令人难解。”
然而,八大明确地告诉我们:“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摩”。又说:“想见时人解图画”。他是很希望人们能够理解他的画中之意的。因此许多学者经细心的研究,从他的画意和字里字间,探听出许多真消息。
例如他有一个画押写作,很长时间人们一直称它为龟形画押,因为其形状特别像一只乌龟。后来才看出,原来是由“三月十九日”几个字变形组成,这恰好是明代最末一个皇帝崇祯自杀的日子,标志着明朝的灭亡。那么这个画押,也就表示对国亡的纪念。郑板桥评价八大山人的画“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不多泪点多”。
刘铭豫显然是对于八大山人多有研究的,便听他接着道:“八大山人的作品特征极为明显,全在于一个‘少’字。少,也许能有人作到,但是少而不薄,少而不贫,少而不单调,少而有味,少而有趣,透过少而给读者一个无限的思想空间,这是难有人作到的,八大却具备了如上的要求,这里大有文章。”
“首先是他在用笔用墨上的功夫。他的用笔由方硬变圆润,饱和墨汁与运笔的方法相结合,一下笔就给人以浑厚丰富之感。他是第一个充分主动利用生宣纸特性以加强艺术表现力的画家。生宣纸的吸水能力强,容易使墨汁扩散,这本来是缺点,而八大却把它变为优点,不但为水墨写意画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前景,而且也创造了人们对水墨写意画的新观念,其功不朽。”
宋慎回头看了刘铭豫一眼,“你还有什么不知道的吗?”
刘铭豫装作没有听懂的样子,笑道:“有啊,我最近又在研究八大山人的布局特色,特别讲究少许物象在二维空间中摆放的位置。其诀窍是充分利用空白,即前人所谓“计白当黑”。与此同时,并充分调动题跋、署款、印章在布局中的均衡、对称、疏密、虚实等的作用。他不像一般画家那样,先画好画,然后在恰当的位置题款和押印,而是有总体的规划设想,使每一点都在布局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多,不少,不奢侈,不节约。”
“再举一个例子,康熙三十三年所作《花鸟山水册》,第一�
还有,他画上的题诗、签名和印章,也是怪怪的。例如他自号‘八大山人’,解释的人很多,至今学者们还有不同争论。他有一方印章,印文刻作,有人说它是由‘八大山人’四字组成,有的人则持慎重态度,称之为‘屐形印’,因为它的形状像只木屐。至于他画上的题诗,许多句子更是令人难解。”
然而,八大明确地告诉我们:“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摩”。又说:“想见时人解图画”。他是很希望人们能够理解他的画中之意的。因此许多学者经细心的研究,从他的画意和字里字间,探听出许多真消息。
例如他有一个画押写作,很长时间人们一直称它为龟形画押,因为其形状特别像一只乌龟。后来才看出,原来是由“三月十九日”几个字变形组成,这恰好是明代最末一个皇帝崇祯自杀的日子,标志着明朝的灭亡。那么这个画押,也就表示对国亡的纪念。郑板桥评价八大山人的画“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不多泪点多”。
刘铭豫显然是对于八大山人多有研究的,便听他接着道:“八大山人的作品特征极为明显,全在于一个‘少’字。少,也许能有人作到,但是少而不薄,少而不贫,少而不单调,少而有味,少而有趣,透过少而给读者一个无限的思想空间,这是难有人作到的,八大却具备了如上的要求,这里大有文章。”
“首先是他在用笔用墨上的功夫。他的用笔由方硬变圆润,饱和墨汁与运笔的方法相结合,一下笔就给人以浑厚丰富之感。他是第一个充分主动利用生宣纸特性以加强艺术表现力的画家。生宣纸的吸水能力强,容易使墨汁扩散,这本来是缺点,而八大却把它变为优点,不但为水墨写意画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前景,而且也创造了人们对水墨写意画的新观念,其功不朽。”
宋慎回头看了刘铭豫一眼,“你还有什么不知道的吗?”
刘铭豫装作没有听懂的样子,笑道:“有啊,我最近又在研究八大山人的布局特色,特别讲究少许物象在二维空间中摆放的位置。其诀窍是充分利用空白,即前人所谓“计白当黑”。与此同时,并充分调动题跋、署款、印章在布局中的均衡、对称、疏密、虚实等的作用。他不像一般画家那样,先画好画,然后在恰当的位置题款和押印,而是有总体的规划设想,使每一点都在布局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多,不少,不奢侈,不节约。”
“再举一个例子,康熙三十三年所作《花鸟山水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