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盛衰琉璃厂(下)
还有一个大致的简介,上面大体是说了创始的年代是在光绪四年,也就是1878年,算是名副其实的百年老字号了。

  走进店里,清幽古雅,里面游客也不少,但所有人谨守静字诀,就是交流起来也都只是窃窃私语着。

  清韵阁主营繁杂,书画瓷器玉石印章,店内装饰格局也相对更大。其实,相对来说,宋慎的集雅轩经营范围更广一些,宋慎当然也明白专营或许会更好,但是没有核心技术能力,专营便难以起到效果,杂乱经营倒是像超市更多一些。

  转了一圈,宋慎审视眼前古玩店,便多了重视之意,因为他发现,眼前古玩竟都是标价与本身价值相匹配,哪怕就是赝品,店家也都要在在名称后面加个括号,里面写上一个“伪”字。

  众所周知,古玩交易水深,就是因为在价值上有更多上下浮动的空间,这种空间随着买卖双方谈判,不断被压缩下去,挤出多少水分全在于顾客本身水平。而这家古玩店在标价上竟是少有动手脚,即使价钱比市价高出一两分,但绝对是有数的,做派俨然与平常古玩店差异甚大。

  宋慎稍稍思忖,便也明白这其中意思,琉璃厂本身已经不再是古玩交易市场,反而成为京城古玩交易的一个符号的象征,即使再衰败,也是会有很多游客途径此地。而一般的古玩店卖假货,赚了昧心钱,那些买了假货的旅客下次也许就不会再过来了。

  而清韵阁的做法实则处于更长久的考虑,而且店铺本身也是可以面相京城广阔的本地市场,有很多人外行人想要买古玩送礼,他自己不懂,那肯定就要找一家信誉好的,这时候清韵斋这一类古玩店便成为了首选,价钱上高了一两分钟,对于送礼人来讲,根本就不会在乎。

  想到在扬城也这样做的可行性,宋慎不禁摇了摇头,扬城本身市场就不大,这样搞是能够搞起来,但是置其他古玩行于何地?这种模式,肯定早有人注意到了,但在扬城之所以没人去做,还是不想打破旧有秩序罢了。

  宋慎大采购一样的装扮很快吸引了很多人注意,销售员过来搭讪,询问所需。

  宋慎指了指眼前的一个青花博古笔筒,“把这件帮我包起来吧!”

  销售员是个年轻小伙,见到自己随口一问,竟是得了宋慎回应,当场买下一样东西,心中啧啧称奇,嘴上却是道:“好嘞!你稍等!”

  小伙子偷偷瞄了瞄笔筒价格,这才注意到笔筒价钱并不高,不过两千多块,后面标注的伪字也让他心中热情降了几分,不过他仍是小心地拿了一个包装盒,将笔筒放了进去。

  宋慎便坐在红木椅子上,心想着,自己笔墨纸砚都买了,再加上一个笔筒,要不要再去找个笔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