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盛衰琉璃厂(上)
��

  宋慎看到了许多民国故事中的出现的古玩店,戴月轩湖笔店、一得阁墨汁店、云松阁纸店、宝晋斋砚店及荣宝斋书画店等,这些古玩店有时就忽然出现在眼前,让人恍若置身历史长河之中。

  琉璃厂文化街以新华街为界分成琉璃厂东街和西街,在东、西两街之间架起的一座汉白玉仿古石桥,又可为古老的文化街平添一景。人们常说的:“东厂古玩,西厂古书”,“图书充栋,宝玩填街”,形容的就是琉璃厂东、西两街的不同布局。

  宋慎走至汉白玉石桥上,朝着来处眺望,心中充斥着满足感,就像是进行了一次灵魂的洗礼,似乎也多了使命感,古玩收藏本身正是对于传统文化的爱护与保存,这种保存上升到民族的高度,便是对于民族传统文明的传承,正是因为这些古玩能够一代代的流传下来,才使得民族文化得以更加完整的保存和见证!

  宋慎首先进入的是戴月轩,浙江湖州素有“笔都”之称,湖笔有“毛颖之技甲天下”的美誉。明代的《湖州府志》曾记载:“湖州出名笔,工遍海内,制笔者皆湖人,其地名善璉村。”

  如果说湖州制笔冠绝天下,善璉笔则是冠绝湖州。戴月轩最早的老板戴斌正是出生于湖州善璉小镇的制笔世家,他毕生致力于湖笔制作及其研究工作,其亲手所制毛笔提而不散、铺而不软、笔锋尖锐、刚柔兼备,做工精良、选料上乘、具有尖、齐、圆、健之“四德”。国画大师齐白石正是常用戴月轩的湖笔。

  而一得阁则以生产墨汁而闻名遐迩,距今已有140多年的生产历史。在清朝同治年间,安徽一个叫谢松岱的考生,因深感研墨不便,经“屡试屡误、屡误屡悟”,终于研制出可以与墨锭媲美的墨汁,一经上市,便受到文人墨客的欢迎。

  谢松岱因此很受鼓舞,加上科举屡考不中,他干脆就放弃了考试做官的念头,在琉璃厂西街44号开了一间专营自制墨汁的店铺,专心经营墨汁生意。他给自己的店铺写了一幅对联:“一艺足供天下用,得法多自古人书”,店名便是取上、下联第一个字组成的。店铺名称叫“一得阁”,谢松岱亲手书写牌匾“一得阁”,至今保存完好,现仍挂在琉璃厂东街门前,这便是“一得阁”墨汁的来历。

  据说谢崧岱在这选址时“老店址”也有讲究,东边靠“东北园胡同”,西边“双鱼胡同”,形成两根轿杆抬起“一得阁”。制作墨汁离不开水,因此借助双鱼“水里求财”之意。

  一得阁生产的墨汁分油烟和松烟两大类。油烟墨备受书画家们的推崇,松烟墨是书写小楷字和工笔绘画的佳品。它的配方比例按照季节气候进行调整,以适合四季的气候变换。著名书画家李苦禅就写道:“一得阁墨汁浓度适合,墨度已足、不滞不漆、书画咸宜,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