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马王山
��有证据能够表明闯王就是李延。

  最后则是清初吴伟业《绥寇纪略》中所说:李自成率二十骑到通城九宫山,他让将士留在山下,自己上山拜谒元帝庙。当地村民“疑以为劫盗”,在李自成跪拜元帝像时,被村民在身后用荷锸击伤头部,李自成当即昏倒“不能起”。这时村民一拥而上,“碎其首”而亡。村民搜其钱物时,发现“金印”,方知道杀错了人,“大骇,从山后逃去”。

  宋慎最为相信的还是最后一种说法,尽管有诸多巧合,但是前两者都涉及军功,误报的可能性极大,而且就最后一条而言,隐藏了一条重要信息,“碎其首”就是面目全非,只有在这种情况下,闯王才能够顺利脱身隐姓埋名下去,对于闯王来讲更具操作性。

  宋慎到达九宫山北麓见到闯王墓之时,满满都是失望,此处早已不是原来所有,而是十多年前政府新修的,墓高近十米,墓碑也有四五米高,但是对于宋慎来讲,这些丝毫没有价值。陵墓周围又青松翠柳,杂草荒芜,在宋慎所查资料中,说原来的墓围多古木,墓为长形土坟。坟北面有一几近湮没于土中的小块石碑,镌刻“李自成坟”。

  当然就帝王墓来讲,这也是极不合格的,但后来清末倒是有俗语云:皇帝坟,似蛇形,越长越长,墨青墨青。

  这里墨青有草木丰茂之意,还有谐音为“灭清”,就是不知道是否指的是这一处墓了。

  宋慎转了一大圈,又下山照旧例找人打听情况,但九宫山周围并没有什么观音山或是闯王传闻,只是曾听闻当年闯王被埋葬之时,是一户王姓人家安葬的,这些道听途说朝自己脸上贴金,实在不足为信。

  宋慎只好到县里档案局想要找一找资料,但他手中没有介绍信,又不是体制内人员,实难进入,最后还是宋慎出去买了两条中华烟,送给了两位管理人员,这才被允许查阅了一些资料。

  原来五五年的时候就曾经迁过墓,资料上记载“掘墓验视,土丘之下,有棺室,室内仅存近似尘土的布衣一件,锈蚀马钉数颗”,宋慎大失所望,这定然是一处衣冠冢了。

  次日晚间,落霞余晖中,宋慎站在石门夹山寺前看着眼前草木枯黄,再次失望而去。

  如此,三处地点便只剩下最后一处,观音山,这也是词句中的指向。

  宋慎心情大抵还是有些忐忑,抵达天门之时修整了一晚,养足了精神方才出发。

  观音山是位于湘南莽山林区,实际上来说,观音山只是莽山群中的一座山头,但是真正抵达莽山地区,宋慎才发现,自己行事鲁莽了。

  车子停在脚下的天塘村,村子因为深处山区比较封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