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节 反制“麻雀”
�代的那个平行世界里,北约的大部分战机使用的中距导弹都是“麻雀”家族。
至于更先进的导弹武器,美国人早在1992年就研制成功的主动雷达制导导弹aim-120,在平行世界里他竟然还没有遇到过。或者是有,但是被美国人视为“最终决胜兵器”而雪藏了?
——那不是鬼子才有的癖好吗,龙云嘲弄的笑了笑。
“麻雀”导弹,这个名字起源于美国sperry(斯佩里)公司在1952年首次试验成功的老兵级武器,直到1963年才获得aim-7这个世人熟知的正式编号。
在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中,“麻雀”逐渐发展成为庞大的导弹家族,其中有被放弃的“麻雀”i、“麻雀”ii,也有“麻雀”iii这样大量装备的成功系列。
早期的“麻雀”i导弹弹头尖削、涂装花里胡哨,看上去就像大号的玩具焰火,xing能也十分低劣,并不具备任何超视距攻击能力;但是后来的aim-7e/f/m型“麻雀”iii则相当热销,虽然xing能并不算多么突出,但是产量极大,广泛装备于北约各国的歼击机使用。
现在,龙云所要考虑对付的,就是编号aim-7f/m的“麻雀”iii系列。
其他的导弹嘛,比如法国人的r530、或者更先进的“流星”,还有可能存在的aim-120,他目前还没有见过,也就先不作考虑。
按图索骥,龙云很快查到了对付“麻雀”导弹的诸多干扰方案,简直是琳琅满目、数不胜数。没办法,谁让它产量多装备广呢?当年为了对付美国人的导弹,从苏联到中国的武器专家可没少动脑筋。要是这么多方法都用上,那“麻雀”的下场和烧火棍也差不了多少。
但是——考虑到穿越时代苏联的技术水平,龙云筛选一下,这里面不需要复杂信号处理的还真不多。
苏联的电子技术发展路线很怪,有些领域很先进,有些却又落后的离谱。看来看去,还是在歼击机上普遍使用的干扰机上做改进最容易实现。
简单说来,就是模拟一束“麻雀”导弹导引头能识别的回波信号,但是在发送相位上做手脚,让导弹认为已经抓住了目标,只是方向角有三十度的偏差。于是导弹按照导引头的指示侧转、侧转、再侧转,就算它已经真的对准了干扰源,导引头的指引信息也永远是“目标偏离三十度”……
撇开具体原理不谈,这招可真是够毒的。
北约各国战机的雷达型号虽然各不相同,但是要制导“麻雀”导弹,使用的照shè波段都需要落在导弹导引头能够接收的范围内。这个波段原本是绝对的军事机密,只要知道波段数据,在干扰机上做些改动就可以有良好
至于更先进的导弹武器,美国人早在1992年就研制成功的主动雷达制导导弹aim-120,在平行世界里他竟然还没有遇到过。或者是有,但是被美国人视为“最终决胜兵器”而雪藏了?
——那不是鬼子才有的癖好吗,龙云嘲弄的笑了笑。
“麻雀”导弹,这个名字起源于美国sperry(斯佩里)公司在1952年首次试验成功的老兵级武器,直到1963年才获得aim-7这个世人熟知的正式编号。
在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中,“麻雀”逐渐发展成为庞大的导弹家族,其中有被放弃的“麻雀”i、“麻雀”ii,也有“麻雀”iii这样大量装备的成功系列。
早期的“麻雀”i导弹弹头尖削、涂装花里胡哨,看上去就像大号的玩具焰火,xing能也十分低劣,并不具备任何超视距攻击能力;但是后来的aim-7e/f/m型“麻雀”iii则相当热销,虽然xing能并不算多么突出,但是产量极大,广泛装备于北约各国的歼击机使用。
现在,龙云所要考虑对付的,就是编号aim-7f/m的“麻雀”iii系列。
其他的导弹嘛,比如法国人的r530、或者更先进的“流星”,还有可能存在的aim-120,他目前还没有见过,也就先不作考虑。
按图索骥,龙云很快查到了对付“麻雀”导弹的诸多干扰方案,简直是琳琅满目、数不胜数。没办法,谁让它产量多装备广呢?当年为了对付美国人的导弹,从苏联到中国的武器专家可没少动脑筋。要是这么多方法都用上,那“麻雀”的下场和烧火棍也差不了多少。
但是——考虑到穿越时代苏联的技术水平,龙云筛选一下,这里面不需要复杂信号处理的还真不多。
苏联的电子技术发展路线很怪,有些领域很先进,有些却又落后的离谱。看来看去,还是在歼击机上普遍使用的干扰机上做改进最容易实现。
简单说来,就是模拟一束“麻雀”导弹导引头能识别的回波信号,但是在发送相位上做手脚,让导弹认为已经抓住了目标,只是方向角有三十度的偏差。于是导弹按照导引头的指示侧转、侧转、再侧转,就算它已经真的对准了干扰源,导引头的指引信息也永远是“目标偏离三十度”……
撇开具体原理不谈,这招可真是够毒的。
北约各国战机的雷达型号虽然各不相同,但是要制导“麻雀”导弹,使用的照shè波段都需要落在导弹导引头能够接收的范围内。这个波段原本是绝对的军事机密,只要知道波段数据,在干扰机上做些改动就可以有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