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笼络人心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当刘赟将此诗完整的念出来后,在场的所有人又发出了阵阵的惊叹声来。就连郑玄也是摇头晃脑地说道:“好诗,好绝句,这首《水调歌头》绝对称得上是一首千古绝句。子安,你带给为师的还真是惊喜连连啊,哈哈哈。”

  而这时候在场的所有人对刘赟的这首《水调歌头》也同样是赞叹不绝,尤其是管宁和邴原等人对刘赟也是更加的佩服不已,就算刘赟的年纪比他们小,但就凭刘赟今日所作出的这几首诗句来,就让他们是刮目相看了。

  就在大家交谈甚欢之时,刘赟也把自己的招揽之意,不经意地释放了出来,并且还连连说这是为了青州的百姓之举。同时他还有意无意地说到了耕地以及挖渠、打井、蓄水的问题上来,这可把一旁的国渊给勾起了性子来。

  国渊,字子尼,乐安郡盖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官吏。汉末经学大师郑玄的高足,同时他也是最早发起的屯田制来,所以此人也是刘赟必想招来的人才。

  国渊与枣祗都是东汉末年的农学之父,特别是枣祗更是研究出了多产粮来,所以曹操每次出征前都会找来两人商讨粮草的问题,因此他俩也成了曹操的后勤官吏。

  随着讨论的深入,大家也聊到了当今朝廷的现状。而刘赟虽然发言并不多,但有了后世的记忆,所以每到话题的核心处时,都能画龙点睛地指出来,并加上自己的注解,这也使得管宁与邴原等人对他是刮目相看。

  而最令刘赟惊喜的是;崔琰竟然是他的表兄,而他的母亲也正是来自清河崔家,所以两人交谈起来也更显得亲切了不少。

  崔琰,字季珪,冀州清河郡东武城县人。东汉末年名士,司空崔林的从兄,曹操帐下的谋士之一,后因曹操性格多疑善妒,便将崔琰关入大狱而后处死。

  当刘赟一想到崔琰的结局来,就有些替他不值,所以他在知道了自己与崔琰家族的关系后,就更加地笼络起了崔琰来。像崔琰这样的大贤决不能交到曹阿瞒的手中,只有在自己的麾下才能更好地展示他的才华,所以崔琰也成了他首要招揽的对象。

  还好刘赟表现出来的才华也同样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所以他们聚在一起时,也聊得是特别的开心。当刘赟说到要去洛阳城为北海国要来一个太守之职时,崔琰与管宁等人顿时对刘赟是肃然起敬了起来。

  当刘赟在私下问了问崔琰愿不愿意担任这太守一职时,崔琰感激地对他说道:“子安,如为兄真能当上这太守一职,必不负你所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