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永安县学
运有儒家渊源,温良谦恭,怎么看都与“虎狼”搭不上边。

  本来县学每年只收五十人,但年逾六十的沈老教授其实没传言中那么死板,县学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当年司马家那个被拒之门外的子弟,才十六岁就印堂发青,一副酒色过度的模样,随便考他几个简单的论题都支支吾吾,就算入学也是害群之马。

  看了白益的手信,他现在很有兴趣见见那个所谓“璞玉之质”的李不琢。

  …………

  色如霜纨的高头白马拉着辆清漆黑色马车,车轮辘辘碾碎落叶,驶进洗墨巷,停在永安县学边。

  车辕悬着的小旗上,有鸟虫文书写的“万安折桂坊李家”字样。

  紧接着,穿鸦青色长袍、细眉长眼、模样文弱的何文运率先走下马车,对车里的何凤南作揖道:“劳烦姑妈相送,那侄儿就先进去了。”

  何家是书香门第,世代居于幽州,何文运的父亲是前朝进士,不过得罪了当时朝中权势滔天的柳党,被贬至沧州。

  何父本来心灰意冷,谁知却正因被贬,反而躲过了十六年前的大乱,又生下了何文运这个五岁能作文章的神童。

  两年前,何家姻亲李家突然发达,何家也得以重返幽州祖地河东县。

  何文运则进了永安县县学,今年就要考童子试。

  其实若非作为前朝旧臣的何父愚忠,压了何文运两年,凭何文运的才能,如今恐怕早已通过府试,成为举子了。

  据说就连县学中的几个教习,私下都说今年童子试何文运必得榜首。

  “有空多来姑妈那坐坐,但也不要耽搁了读书,两月后姑妈等你好消息,嗯,那是李石头?文运你先进去。”

  何凤南本来笑吟吟和何文运说着话,一眼看到县学外候着的李不琢,面色一落。

  待何文运走后,何凤南透过车窗打量着李不琢,自语道:“他这是破罐子破摔,想借着琨霜的名头混进县学?可县学教授为人刚正,他一定会出丑,这也罢了,给别人看见,丢的却是李府的面子。”

  便对车夫吩咐道:“李安,看到那个少年了吗,把他带过来。”

  她刚说完,就看见白发耄耋的县学教授沈默言来到门外喊道:“哪个是李不琢?”

  “学生是。”李不琢应了一声,没想到白益的手信分量这么重,竟让县学教授出门来迎。

  “夫人,这……”车夫为难地回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