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二章 锐意整顿
sp; 况且对京军的事有所了解,所以才对边军这里的状况愤慨不已。
现在由于小王子的到来,关外的形势已经缓和下来,正是着手整顿一下边军这块毒瘤的最佳时机。
若不是不想让王崇古、方逢时两人难堪,况且早就大刀阔斧地开始着手整顿了。
朝廷也一直想整顿边军,更想撤销、淘汰一批官军,可惜掣肘的人和事太多了,始终无法办成这件事。
明朝中期以后的政策大多数都是完成于嘉靖年间,嘉靖帝是有魄力也是有胆识的人,更想干一番大事,可惜修道占用了他太多时间,许多时候力不从心。
海瑞也正是看出这一点,才痛骂他不干正事,没有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国家大事上。他预言只要嘉靖帝真想这样做,振刷天下弊政不过是翻覆手之间而已。
他这话不是阿谀奉承,而是真的认为嘉靖帝有如此的实力和才华。
不过要说修道使得嘉靖帝无法全身心投入工作,那么另外一个例子就是王阳明了,他也是一生修道,修道的力度比嘉靖帝还大,只不过王阳明不修房中术。
当年武宗时期,就有一些佞臣诬告王阳明谋反,武宗也是极聪明的人,审查一番后,笑道:“王守仁不过是修道人而已,怎么会谋反?”
佞幸的诬告才没有成功。
武宗也不是后世传扬的那样不堪,相反也是极聪明,精力旺盛过人的皇帝,只是他精力都用偏了,用在错误的方向上了,但也有一些事武宗处置的也是很英明的,不能总是拿着他因为姓朱就不让天下人杀猪吃肉这件事笑话他。
他封自己为天下兵马总兵官虽然有点不伦不类,令世人耻笑,其实细究起来,皇上本是天下武装部队的总司令,军权始终都在皇上手里,而不在丞相手上,这是历朝历代都奉行不辍的治国方略。
后世,国家元首一旦上位,便自动成为陆海空三军总司令,作为惯例不用再特别说明。
王阳明修道不但没耽误正事,反而令其成为一代理学大宗师,创立心学一派。因为修道有方,他能在一个月内如神鬼一般让敌人难测难料,然后带着老弱兵卒攻进南昌城,生擒宁王,建立盖世功勋。
世人大多喜欢把一些表面上的事归咎于某个人失败的理由,比如说梁武帝佞佛而亡国,其实梁武帝亡国是因为对士大夫和皇室过于优容姑息,对平民百姓非常苛刻,已经到了残民以逞的地步,侯景攻进来后,就是那些底层小民在五斗米教的宣传下,帮着侯景打败了梁武帝。
梁武帝一生修佛,却忘了最基本的四个字:众生平等。
现在由于小王子的到来,关外的形势已经缓和下来,正是着手整顿一下边军这块毒瘤的最佳时机。
若不是不想让王崇古、方逢时两人难堪,况且早就大刀阔斧地开始着手整顿了。
朝廷也一直想整顿边军,更想撤销、淘汰一批官军,可惜掣肘的人和事太多了,始终无法办成这件事。
明朝中期以后的政策大多数都是完成于嘉靖年间,嘉靖帝是有魄力也是有胆识的人,更想干一番大事,可惜修道占用了他太多时间,许多时候力不从心。
海瑞也正是看出这一点,才痛骂他不干正事,没有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国家大事上。他预言只要嘉靖帝真想这样做,振刷天下弊政不过是翻覆手之间而已。
他这话不是阿谀奉承,而是真的认为嘉靖帝有如此的实力和才华。
不过要说修道使得嘉靖帝无法全身心投入工作,那么另外一个例子就是王阳明了,他也是一生修道,修道的力度比嘉靖帝还大,只不过王阳明不修房中术。
当年武宗时期,就有一些佞臣诬告王阳明谋反,武宗也是极聪明的人,审查一番后,笑道:“王守仁不过是修道人而已,怎么会谋反?”
佞幸的诬告才没有成功。
武宗也不是后世传扬的那样不堪,相反也是极聪明,精力旺盛过人的皇帝,只是他精力都用偏了,用在错误的方向上了,但也有一些事武宗处置的也是很英明的,不能总是拿着他因为姓朱就不让天下人杀猪吃肉这件事笑话他。
他封自己为天下兵马总兵官虽然有点不伦不类,令世人耻笑,其实细究起来,皇上本是天下武装部队的总司令,军权始终都在皇上手里,而不在丞相手上,这是历朝历代都奉行不辍的治国方略。
后世,国家元首一旦上位,便自动成为陆海空三军总司令,作为惯例不用再特别说明。
王阳明修道不但没耽误正事,反而令其成为一代理学大宗师,创立心学一派。因为修道有方,他能在一个月内如神鬼一般让敌人难测难料,然后带着老弱兵卒攻进南昌城,生擒宁王,建立盖世功勋。
世人大多喜欢把一些表面上的事归咎于某个人失败的理由,比如说梁武帝佞佛而亡国,其实梁武帝亡国是因为对士大夫和皇室过于优容姑息,对平民百姓非常苛刻,已经到了残民以逞的地步,侯景攻进来后,就是那些底层小民在五斗米教的宣传下,帮着侯景打败了梁武帝。
梁武帝一生修佛,却忘了最基本的四个字:众生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