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 总兵官救人
和边军,另外还有京军和御林军,那就更多了。这方面只能略过不提,不然太复杂了。
一个卫所大致辖五个千户,每个千户有一千到一千一百人左右,这就是明朝军队的最基本构成。小旗、总旗、百户、千户、指挥使,就是最主要的军官,另外还有许多副职,更有一些杂职军官,瞎参谋乱干事的管理总务后勤的等等等等,那就多了。
指挥使之上按理说就没有高级将领了,朝廷派将出征时,会任命一个将领为总兵官,另外还有副总兵官等等,率领多少个卫所的军队,都是那里的军队,然后集合在一起出征,边军一般则是固定的卫所,后来也经常调换,免得苦乐不均,军队自然也有怨言。
所以明朝军制一般就是总兵官、副总兵官、指挥使、千户、百户等等,至于那些代表副职的同知、代表参谋长这一级别的佥事自然也都配齐。当然只是级别,那时候没有参谋长这个职位,参谋长和参谋这些角色都是由不拿朝廷薪俸的幕僚充当的。
无论是宣府还是大同,都是最重要的边关和军事重镇,所以朝廷也派了总兵官统辖全军,但是在总督的领导之下,这种层层叠叠的权力构架也是明朝中叶以后的特色,比较起洪武、永乐年间,自然复杂许多,精细许多,官僚主义自然也严重许多。
当年明武宗最喜欢的就是总兵官这个职位,每次御驾亲征,总是先要下一道圣旨,钦封自己为总兵官,天下兵马大元帅,大都督等等,徒惹天下笑,这却也说明了总兵官这个职位的确显赫重要。
宣府、大同总兵官姓李名志鹏,号翔远,乃是正三品武将。
他正在营帐里喝着闷酒,近来戚继光来到边关,着实抢了他不少风头,让他很是郁闷,却又什么都说不出来。
对戚继光这样的军中明星将领,将士们都是非常爱戴,所致之处,所有人都簇拥在他身边,听他讲一些打倭寇海盗的故事,比起他们跟鞑靼的骑兵战斗,更多了一些豪气和爽快。毕竟戚继光可是常胜将军,不像边军在跟鞑靼骑兵屡次大战中,都是败多胜少,胜的几仗打的也不是很光彩,哪里有戚继光那里打的那样痛快。
当然大家也都知道倭寇和海盗跟训练有素、骑术精良、战术同样不差的鞑靼精兵无法相比,却还是觉得边关上的将帅都是无能之辈,自己这些中下层将士都被拖累了。
戚继光和况且他们走的不是同一条路线,他没有进入大同城里,而是直接来到宣府的长城要塞里,等着迎接准备进关谈判的小王子一行。
他也不喜欢官场上的那些应酬,虽说他也很在行,那得分人,如果是跟张居正这样有慧眼的,他愿意倾心结识,跟况且在一起时,也是整天乐不可支,但跟一般的官僚相处,�
一个卫所大致辖五个千户,每个千户有一千到一千一百人左右,这就是明朝军队的最基本构成。小旗、总旗、百户、千户、指挥使,就是最主要的军官,另外还有许多副职,更有一些杂职军官,瞎参谋乱干事的管理总务后勤的等等等等,那就多了。
指挥使之上按理说就没有高级将领了,朝廷派将出征时,会任命一个将领为总兵官,另外还有副总兵官等等,率领多少个卫所的军队,都是那里的军队,然后集合在一起出征,边军一般则是固定的卫所,后来也经常调换,免得苦乐不均,军队自然也有怨言。
所以明朝军制一般就是总兵官、副总兵官、指挥使、千户、百户等等,至于那些代表副职的同知、代表参谋长这一级别的佥事自然也都配齐。当然只是级别,那时候没有参谋长这个职位,参谋长和参谋这些角色都是由不拿朝廷薪俸的幕僚充当的。
无论是宣府还是大同,都是最重要的边关和军事重镇,所以朝廷也派了总兵官统辖全军,但是在总督的领导之下,这种层层叠叠的权力构架也是明朝中叶以后的特色,比较起洪武、永乐年间,自然复杂许多,精细许多,官僚主义自然也严重许多。
当年明武宗最喜欢的就是总兵官这个职位,每次御驾亲征,总是先要下一道圣旨,钦封自己为总兵官,天下兵马大元帅,大都督等等,徒惹天下笑,这却也说明了总兵官这个职位的确显赫重要。
宣府、大同总兵官姓李名志鹏,号翔远,乃是正三品武将。
他正在营帐里喝着闷酒,近来戚继光来到边关,着实抢了他不少风头,让他很是郁闷,却又什么都说不出来。
对戚继光这样的军中明星将领,将士们都是非常爱戴,所致之处,所有人都簇拥在他身边,听他讲一些打倭寇海盗的故事,比起他们跟鞑靼的骑兵战斗,更多了一些豪气和爽快。毕竟戚继光可是常胜将军,不像边军在跟鞑靼骑兵屡次大战中,都是败多胜少,胜的几仗打的也不是很光彩,哪里有戚继光那里打的那样痛快。
当然大家也都知道倭寇和海盗跟训练有素、骑术精良、战术同样不差的鞑靼精兵无法相比,却还是觉得边关上的将帅都是无能之辈,自己这些中下层将士都被拖累了。
戚继光和况且他们走的不是同一条路线,他没有进入大同城里,而是直接来到宣府的长城要塞里,等着迎接准备进关谈判的小王子一行。
他也不喜欢官场上的那些应酬,虽说他也很在行,那得分人,如果是跟张居正这样有慧眼的,他愿意倾心结识,跟况且在一起时,也是整天乐不可支,但跟一般的官僚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