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科举与门阀
  “经费的事等你的事完全定下来咱们再研究,实在不行,我去户部给你打饥荒去,说什么也得把你的银子凑足了。”张居正说道。

  提到银子,张居正眉头紧皱,看上去他比户部尚书还要发愁。

  “朝廷经费这么紧张?”况且问道。

  “处处都不够用,每年征收的租赋根本不够开支。这还是官员俸禄低,要是官员的俸禄再高一些,根本支持不住,我有时也怀疑,唐宋时期的官员俸禄那么高,是怎么支撑住的?”张居正自语道。

  “唐宋时期是多货币同时流通,不单纯靠银子和铜钱,布帛、粮食、茶叶都可以在市面上流通,所以才很少有大规模的银荒和钱荒,尤其是绢帛的流通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银子铜钱不足的现象。本朝布帛基本退出市场了,对银子的依赖程度过大了。”况且大胆地说道。

  “嗯,你说的很有道理,古人重视绢帛比重视银子更甚。唐太宗时,长孙皇后的一个叔叔就是盗窃了国库的绢被问罪的,本朝官员可都是偷银子没人偷绢帛。”张居正想了想,觉得况且所言有些道理。

  “是啊,唐宋时绢帛就是钱的一种,普遍性更大于银子,这样才不至于过度依赖银子,咱们国内没有大的银矿、铜矿,只能靠海外输入,可是现在海外输入的那点银子根本供应不上朝廷的需求,这就造成银荒了,铜也是如此。唐宋时期,绢帛虽然贵重,自己能生产啊,就是说本土就能生产钱,也就没有现在这些烦恼了。”况且道。

  “嗯,的确是这个道理,可是积重难返,现在想用本土的绢帛代替银子已经行不通了,还是得想办法增加银子的输入。”张居正道。

  “那就只有放开海禁,朝廷把海外贸易这一块全部抓在手上,而不是白白便宜了一些大家族和一些地方省份。”况且道。

  “这样做是好,可是得罪的人太多了。而且能不能在朝廷上通过也很难说。”张居正显得有些底气不足。

  “这事如果大人跟高相合力推动,并不难做到,那些地方大家族完全可以强力扫平,地方上换一些官员就是了。”况且道。

  “嗯嗯,你这刚上任,就想大刀阔斧了?”张居正笑了。

  “我这就是随便说说,大人别见笑就是。”况且知道官场种种积弊难返,不是大刀阔斧就能解决问题的,地方那些强族更是树大根深,想要拔除谈何容易,这些大家族在朝廷有深厚的背景势力,不然也成不了地方强族。

  “你说皇上让你白手起家,是不是也是为了海外这一块做铺垫?”张居正问道。

  “我只是猜,大人都不知道的话,估计就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