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 理清(两章合一)
?我怕自己看错了,方才都没敢说。”
顾绮不言语。
反正她对本朝的各种细节完全不知道,还是听这二位解释吧。
“正是同安纸,而同安是太祖朝的年号,当年太祖立朝,要文武双兴,要让天下学子用得起这些东西,就有纸商改进了技术,做出了最早的一批同安纸,便是这种。”
这次顾绮听明白了:“如此说来,那个本就已经焚毁的太平书楼,竟然到了本朝的时候还存在呢?”
薛辰生点点头,又拿出了较新的几本:
“而且,一直到如今还存在呢,这些书上无一例外,都有太平书楼的押记。”
顾绮呆了半天,才长长地呼出了一口气:“蓬莱乡的真正主人,合着是一群前朝遗民?”
薛辰生点点头:“极可能的。”
顾绮想着他方才所说太平书楼的历史,不觉嗤笑道:“若那位福悦公主真的活着,想必不太会稀罕当那一朝的遗民吧。”
大厦将倾的时候,她的努力被人冠以牝鸡司晨,最终又被人那样杀死,而如今,竟然有人打着她的旗号,用着她的押记,将她为天下留书的志愿,搞成了个上蹿下跳的阴谋组织,啧啧。
薛辰生也叹了一声,又道:“所以这些书册,要正文与批注对着看,基本上每十页说的是他们的一件作为,而每一册都会换一次加密的方式,我倒是看出了前十页里,藏着的是同安二年时的一件粮案。当年本朝新立,多事不稳,偏黄河又发了一场洪灾,彼时朝廷赈灾,赈灾粮到了地方,竟然成了沙砾,以至于闹出了民变,还是太祖遣了当年的岳侯才安抚了灾民,又诛杀了许多人方才算罢,可是偏偏却怎么都找不到那批粮食的下落,所以此时对于太祖朝而言不但是大案,也是悬案。而如今从这个账册看,这事情便是当年的蓬莱乡所为,大人将批注和正文对照看,这里,还有这里,如此读下来,就顺了。”
顾绮接过书,在薛辰生的指点之下,一字字仔细地看了过去。
十页翻下来,越发明了,脸色也越沉。
多少灾民的生死,在这些人心目中,竟然成了所谓复国的生意。
待看完之后,顾绮将书一掷,冷笑道:“没想到他们还真是绵延了许多年呀,朝廷竟然半点儿没有拿住他们,也是够了。”
薛辰生略一沉吟,犹疑道:
“依着我看未必是没拿到,他们是近二十年才改了名字叫做蓬莱乡的,若是朝廷真的没有触及他们的根本,又何必改名字呢?所以之前朝廷必�
顾绮不言语。
反正她对本朝的各种细节完全不知道,还是听这二位解释吧。
“正是同安纸,而同安是太祖朝的年号,当年太祖立朝,要文武双兴,要让天下学子用得起这些东西,就有纸商改进了技术,做出了最早的一批同安纸,便是这种。”
这次顾绮听明白了:“如此说来,那个本就已经焚毁的太平书楼,竟然到了本朝的时候还存在呢?”
薛辰生点点头,又拿出了较新的几本:
“而且,一直到如今还存在呢,这些书上无一例外,都有太平书楼的押记。”
顾绮呆了半天,才长长地呼出了一口气:“蓬莱乡的真正主人,合着是一群前朝遗民?”
薛辰生点点头:“极可能的。”
顾绮想着他方才所说太平书楼的历史,不觉嗤笑道:“若那位福悦公主真的活着,想必不太会稀罕当那一朝的遗民吧。”
大厦将倾的时候,她的努力被人冠以牝鸡司晨,最终又被人那样杀死,而如今,竟然有人打着她的旗号,用着她的押记,将她为天下留书的志愿,搞成了个上蹿下跳的阴谋组织,啧啧。
薛辰生也叹了一声,又道:“所以这些书册,要正文与批注对着看,基本上每十页说的是他们的一件作为,而每一册都会换一次加密的方式,我倒是看出了前十页里,藏着的是同安二年时的一件粮案。当年本朝新立,多事不稳,偏黄河又发了一场洪灾,彼时朝廷赈灾,赈灾粮到了地方,竟然成了沙砾,以至于闹出了民变,还是太祖遣了当年的岳侯才安抚了灾民,又诛杀了许多人方才算罢,可是偏偏却怎么都找不到那批粮食的下落,所以此时对于太祖朝而言不但是大案,也是悬案。而如今从这个账册看,这事情便是当年的蓬莱乡所为,大人将批注和正文对照看,这里,还有这里,如此读下来,就顺了。”
顾绮接过书,在薛辰生的指点之下,一字字仔细地看了过去。
十页翻下来,越发明了,脸色也越沉。
多少灾民的生死,在这些人心目中,竟然成了所谓复国的生意。
待看完之后,顾绮将书一掷,冷笑道:“没想到他们还真是绵延了许多年呀,朝廷竟然半点儿没有拿住他们,也是够了。”
薛辰生略一沉吟,犹疑道:
“依着我看未必是没拿到,他们是近二十年才改了名字叫做蓬莱乡的,若是朝廷真的没有触及他们的根本,又何必改名字呢?所以之前朝廷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