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们买了很多水果、五谷杂粮或者是一些特色农产品,给提到警队、消防队和武装部去了。

  后者自然是不可能收他们的礼物,可无论怎么拒绝,大爷大妈非要把东西留下来。

  有些实在是送不出手的,仍然不死心。

  等到第二天大早或者晚上的时候,把东西放在值班岗位或者门把手上,丢上就直接跑了。

  让很多当班人员哭笑不得。

  节目后续引发的连锁效应太强大,让一些不看节目的人也跑去围观《那些事》。

  最后的结果,当然是这个爱国群体变得越来越大了。

  2011年的时间,恰逢在中秋过后不久就是十一国庆节。

  《新闻联播》把这件事的具体整理了一下,当成了素材播放到新闻里面。

  《那些事》整个节目组的成员都高兴得不行,他们的努力付出,终于得到了收获。

  正能量题材,终于出现一个能够跟那些娱乐性综艺,站上对手擂台的节目。

  龚导演再次获得了宝刀未老的称号。

  另外,刨去大家对军人们的喜爱以后,他们第二感兴趣的,就是这个节目的拍摄到底是怎么进行的。

  因为有些片段是真的拍得十分骇人,在第三期的时候,赵诚扮演的是一个救生员。

  这个救生员的原型人物,就是获得过《感动华夏十大人物》其中一次荣誉的人。

  救生员赵诚在一个海滨城市居住,他在平时只是一个转着薪酬不多的普通仓管员。

  但等到每天下班以后,他就会来到家附近的海滩,成为一个没有工资的救生员。

  在赵诚坚持当救生员的17个年头里,总共救起了48条鲜活的生命。

  当赵诚21岁时,第一次从海里救起一个小女孩后,他就牺牲了很多陪伴家里人、自我发展的时间,用来守着这个海滩。

  龚导演为了凸显救生员到底有多么不易,特意用一幕惊险的场景来说明。

  那是天气不太好的一天,昏昏沉沉。

  海浪也比平时更加波涛汹涌。

  这种情况,一看就知道是不适合出海打鱼的。

  然而,有个家庭贫困的两兄弟,因为等着要钱给换重病的妈妈做手术,就不顾危险地出去深海捕鱼。

  由于心急出海,有些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