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论势
>   “为什么只能呆四五十年?“李成奇怪的问道。

  ”很简单,如果羽匈人还是保持他们的老样子而不与我们进行融合的话,哪怕他再怎么怀柔,他都洗不掉身上草原的气息。殿下,您觉得铁项人和我们夏人之间的差别大不大?“

  听了薛仁这个问题,李成仔细的想了想道:”不是太大,好像除了还放牧点牛羊外,生活和文化和我们区别不是太大了。对了大将军,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大规模北伐羽匈?”

  薛仁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只是问道:“殿下,武宗北伐羽匈大夏儿郎一共牺牲了多少?”

  “八十万。”李成很奇怪薛仁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要知道这个数字可是史书上写得清清楚楚的。

  “八十万又三千四百五十一人。”薛仁道。

  李成吃了一惊,没想到薛仁居然连几个人都记得这么清楚,还没开口只听薛仁又道:“这只是阵亡在战场上的,算上病故的还有重伤没救过来的,一共倒下了一百一十三万八千六百七十二人,至于伤残的更是无法统计。唯一可以知道的是武宗时的五百万大军几乎可以说轮换了一遍,不止是士兵,中郎将以下的军官也都可以说是损失惨重。如果不是羽匈人太招仇恨,当时的大夏王朝已经虚弱到了一个小国就可以推倒的地步了。要知道,武宗驾崩后,国库里可是……殿下,臣就不说了,您应该更清楚。”

  “也就是说,如果再次北伐羽匈我大夏要付出的后果会不亚于武宗先帝时吗?”

  “不,我们比武宗先帝时还是有优势的。第一,甲胄全面铁甲化,武宗时除了精锐部队外,大部分北伐部队都还是皮制的扎甲。殿下,您是知道皮甲和铁甲的防御力差别是由多大的。第二,我们现在有了大规模的骑兵,而且不是一般的大规模,是可以脱离步兵独自在草原上行军作战的大规模骑兵,而且也有了优秀的骑兵统帅。第三,现在的羽匈人不是当年的羽匈人了,装备落后,空有当年羽匈人的架子却没有内在。所以说,如果朝廷真的下决心北伐的话,只要准备充分,付出的代价不会太大,但不付出代价是不可能的。”薛仁给李成仔细分析道。

  “那么大将军估计一下,什么时候北伐最好?”

  “羽匈人内乱的时候,这次羽匈人扩张的速度太快了,底子完全是虚的,内部的矛盾一个都没有解决。这还不是主要的,主要的事他们上面的人也都不是一条心。殿下,您应该还记得当年赵将军带回来的那些东西吧。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看戏,同时时不时的点点小火,加点儿干柴。”

  “明白了。”李成点点头,似乎又想起来什么,“那么大将军觉得大云王朝和大渝王朝会在我大夏北伐时给予帮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