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布衣还乡
他坳扭不过,终究还是去刨鱼。

  苏尘趁着他们在烧火,熬鱼汤,悄悄加了几支温补身子的上好药材。

  苏尘重新在床榻边坐着。

  很快,二弟三妹进来。

  一晃五年,他们已经成长八、九岁摸样,躲在灶台边,望向他的目光畏畏缩缩,跟他很是生分。

  苏老娘小心的将滚烫的鱼汤吹冷些,这才端给苏尘。“大娃,这是你最喜欢吃的饺子,一年到头难得吃一回!和着鱼汤吃,别噎着了!”

  “好,你们也喝一碗。二弟三妹进来,让他们也喝几碗。”

  苏尘心酸,喝了一小碗温热的鱼汤。

  苏尘这才颇为随意的问道:“爹,娘。我这些年在药王帮,每四五年也陆续托张叔寄回了不少银两回家,也有将近百两。怎么,张叔没空捎给你们?”

  开始只让张屠夫捎带小半两。后来他成了药王帮杂役堂的中级执事,便增加到了一二两。

  这世道并不太平,家里爹娘已经年迈,弟、妹尚且年幼,家里没个壮年在家里守着,是守不住大财。

  他担心惹来觊觎,也不敢让张屠夫往家里多稍带银两,怕生祸端。

  周庄的渔民极少有开销,除了每月每年大笔的税钱、巨鲸帮的过秤费之外,平日吃饭的花销其实很小。

  他这几年陆陆续续捎回来的近百银两,对于周庄的渔民来说,这并非小钱。

  再加上老爹年年打渔的收入。已经完全足够交税,甚至换一条新的渔船,在陆地上起一座新屋子。并不至于,如当年一样的贫寒。

  “你张叔捎了,这几年月月一二两银子,也不曾短缺!”

  苏老爹摇头,叹道。

  “唉,当年腊月打不到多少鱼...家里实在是困难,巨鲸帮的过秤费缴不上,熬不下去。

  那天晚上,庄子的周老爷拄着拐杖拿着一壶小酒,找我吃水酒,吃酒时周老爷说,你家没有银钱交过秤费的事我知道了。明天你来我家拿点银子吧,顺便带点糙米回去,不能让孩子饿着啊。

  爹也不想去借他周老爷家的利贷银子。但是不借又没有办法,不借就交不上税,不借就要饿死人。

  借了,还能熬过了今年,还能期望明年能有个好收成。就这样,爹去了一趟周老爷家,借了几两碎银和一布袋米糠,将就着吃吧。

  但这银钱利高,月月要算利钱,过不上几月翻了一倍。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