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出发,进兵太湖!
来芦苇丛中,进退裕如,往来倏忽,行踪莫测。

  朝廷官兵们如果以大型战船入内芦苇丛中剿匪,动辄迷路,甚至搁浅在芦苇丛内,对那些快速逃走的水匪们望而兴叹。水匪只是逃,根本不与他们交战。

  如果官兵以小船入内,则首尾不能相顾,人又少,很容易被熟悉地形的水匪们聚众围攻,死伤惨重。

  不管兵力多寡,在太湖剿匪都是一个大难题。

  以至于吴郡的官兵们一听到太湖剿匪,都往往摇头,畏缩不前。

  而太湖沿岸各地百姓、渔民们提起太湖水匪,更是无不色变。

  这些水匪不仅在太湖和各条运河航道上截船掠物,而且还深入到各县、乡打家劫舍,危害极大。

  太湖周边的府志、县志、世家传书,都有水匪祸乱的记载,各县府都将水匪列为大害。

  太湖水匪几乎从未绝迹过,只是规模有大有小而已。

  太平时期道:“杨才志,等下打起来,你可别临阵脱逃。

  上船的时候,执剑堂堂主可说了帮规,临阵逃脱者死!万一你被执剑堂的师兄逮住,回去那可是要被砍脑袋的。没死在水匪手里,畏逃而死,那可就丢脸了。”

  杨才志被李娇一说,脸上不由火烧,嘟囔着道:“李师姐,你别这么小瞧我好吗,我好歹也是混了几年江湖的英雄好汉,至于临阵脱逃吗!

  我的意思是,咱们都小心使得万年船,要观望战况好坏,知进退......这叫迂回转移,这不是逃!不是逃!”

  杨才志反复的强调着,却有些不自信,丧气的坐在船头。

  话虽如此,但在战场上,转移也不是容易。万一被水匪们包了饺子,上天入地无门,还是死路一条。

  究竟能不能在这场大战中活下来,根本不是他一两句话,就能说得准。

  这些年他费尽心思讨好李魁师父,这才得以成为内务堂的弟子。结果才入内务堂几年不到,就遇上这么一场大战。

  杨才志此时丧气无比,突然羡慕起苏尘和孔心巧来。

  苏尘和孔心巧最先被师父淘汰,都加入了杂役堂。

  杂役堂绝大部分的弟子修为和武技都太低,按药王帮的惯例,从不叫杂役堂的弟子来参与江湖争斗,他们只负责粮草供应。

  早知有今天这大战,杨才志也想不费这个大劲,去争着当内务堂弟子,还不如去杂役堂安稳度日。

&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