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0实验虎
��种调校办法,无论怎样,火炮对于炮塔来说,永远是相对固定的。

  所以,如果在行进间开火,豹式坦克的炮弹能飞到各种莫名其妙的地方。

  而虎式坦克不同,这种新式的火炮瞄准调校机制,可以让火炮轻易的指向目标,在行进间的时候,火炮的炮口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而不是相对于炮塔是静止的。

  这是现代坦克火控系统的一个雏形,不同的是,现代坦克是依靠陀螺仪还有火控计算机相辅相成,完成火炮指向控制的。

  面对锁定的行进间的目标,现代火控计算机体系也能保证坦克炮首发命中率在百分之八十以上。

  二战的时代,可没有先进的火控计算机,行进间开火也只是一个“可行功能”,不是一个“实用型功能”。

  陀螺仪这种设备,还有其带来的行进间开火能力,在二战本身也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美国的谢尔曼坦克,就装备有这种功能。

  只不过,谢尔曼坦克没有使用内防盾设计,它依旧采用的是火炮防盾——所以它安装陀螺仪的代价,是削减了火炮防盾厚度。也是谢尔曼坦克防御力不足的另一个原因。

  事实上,各国海军对这种设备也不陌生,德国在陀螺仪的运用和制造上,还是世界最先进水平——要知道,原本的历史时空中,德国大名鼎鼎的v2导弹,就是用陀螺仪操控完成部分制导功能的。

  只不过,谢尔曼坦克也好,还是眼前的这个实验型的虎式坦克炮塔也好,要想精准的命中目标,还是要停车开火才行。

  行进间准确命中目标的能力,这个时代的技术并不能做到,哪怕德国已经研发出了不错的计算机,也不行。

  严格意义上来讲,具备这种功能在眼下这个时代,远没有达到技术优势这个程度,它只是一种前期积累,一种对未来的追求。

  “它可以在行进间开火,并且可以保证炮弹大概打到炮塔正对的方向上。”

  “我们在中距离和近距离各自测试了100发炮弹,其中中距离的情况下,有17枚炮弹命中了固定目标,近距离有79枚炮弹命中了固定目标。”工程师一五一十的回答道。

  “真的?”听到了这个回答,军方的代表显得非常的惊讶。因为这个数据,已经算是非常不错的一个数据了。

  随便设想一下,如果火炮更容易摇摆,那校正瞄准的速度也就可以更快,哪怕提高半秒钟,就可以在危机关头多打出一发炮弹来!

  这对于经验丰富,而且战斗素养极高的德国坦克车组来说,提升的可不是一点半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