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7重要的通用性
/>
  保时捷虎王还有亨舍尔虎王这类的冷笑话,在德国不是一个个例,而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不同生产厂家生产出来的同类武器互不通用,螺丝无法匹配,发动机型号不同,减震设计有好有坏,有的用木头有的用铁皮。

  同一辆卡车,德国福特生产的和欧宝公司生产的完全不同,而khd公司生产的又是另外一个样子。

  它们可都是3吨级别的载重卡车,为什么不同,或者说同样性能的东西为什么要分三个样式,也只有德国人自己能解释的清楚了。

  这也是为什么,在二战的末期,自己都忍无可忍的德国人,率先提出了e系列通用坦克的设计概念。e系列要求坦克和坦克歼击车的零件要大部分通用,组成类似系列的模式,便于生产和维护管理。

  千万别以为德国工程师的脑洞又一次超前了,这是他们是自己把自己折磨疯了,然后才迸发出来的所谓“灵感”……

  按照这个思路发展武器装备,自己为难后勤部队,简直就是在自己给自己挖坑制造灾难。

  李乐在接手了这个帝国之后,重点就在规范德国武器装备生产的通用性。

  甚至连外观,每一个配件,德国工程师都必须要在元首统辖的武器装备部门的硬性规定要求下,生产完全一模一样的东西。

  为了这个标准,李乐甚至要求除了坦克和一线战斗装甲车辆之外,必须都使用直角设计,摒弃美型的圆弧外观。

  有了这样的要求,任何一个零件都是有着良好数据要求标准的通用零件,这一方面杜绝了浪费,一方面也彻底杜绝了不通用的这个现象。

  虽然无法做到二十一世纪那种轻松更换两辆车不同零件的地步,但是至少可以保证百分之八十的零件是可以互换替代的。

  有了这样的改变,前线的后勤保障部门,才猛然间发现,自己的工作量竟然没有随着部队的增多变得沉重。

  每天变化的是运输物资的总量,这确实是在以一个惊人的几何数字在增加。但是物资的品种其实并没有太大变化,这就是零件通用性带来的好处。

  举个例子:现在,前线只要准备一把锤子,如果这个汽车的发动机舱盖坏了,只要取来新的舱盖,用锤子敲打敲打,就能安装上去,简直方便得让人想哭。

  一年之中,德军的武器装备增加了百分之二百甚至是三百,武器型号也在增多。

  可后勤零件补充品类相比之下,才增加了百分之一百二十,这就说明,李乐和他的装备部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