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6太平洋
/>
  所以,在日本军方看来,美国人给的条件虽好,可却有一个致命的漏洞:资源!

  日本当时的石油储备,大概足够日本军队使用1年的时间。这是一个极限,也是日本一直如鲠在喉的弱点。

  如果与美国签订了和平条约,日本从大部分中国国土上撤军,耗费的石油当然八成也要日本自己承担。

  一来一去,这中间估计就要耗费半年的时间。等到日本结束了撤军,美国人突然翻脸了,那谁来保证大日本帝国的安全?

  到了那个时候,日本的石油只够日本抵抗半年的时间,半年的时间一过,整个日本就会崩溃,任人宰割毫无还手之力。

  把国家的命运摆在别人的案板上,这是日本军方无法容忍的。所以在最后的关头,日本军方提出了一个让日本高层头疼的问题。

  这个问题就是:“现在开战,我尚且可保帝国三年无虞;若一年后美帝毁约,帝国将如何自处?”

  如此尖锐的问题,让官员还有将领都无法回答,大家想来想去,决定还是赌一波国运才符合自己一贯的风格。

  美国人万万没有想到,他们提出的优厚条件,依旧没有能够打动日本政府,人家早就在想着开战的事情,根本没有考虑所谓的和平。

  当然了,按照今时今日美国的表现推断,如果日本真的在1941年上半年撤军,美国也会在1942年左右开战,打日本个措手不及的。

  至于说打败了日本之后,会不会把日本占领中国的领土都归还给中国,那就只有天知晓了。

  两国之间的恩恩怨怨暂且不去分析,先来说一说日本准备对美国作战的这个决策。

  日本在北上诺门坎的时候受挫,陆军方面不再坚持进攻苏联的最初计划。

  打苏俄时候的各种阴影,让陆军心里没底。所以当海军提出要去找美国人晦气的时候,陆军反对的声音很微弱。

  另一个促使日本南下的重要原因,其实还是和至关重要的资源有关系。

  即便是苏联软柿子一个,日本进攻苏联却没有多少好处可捞取:西伯利亚如此广袤的寒带地区,同样是没有多少资源的。

  没有石油以及橡胶资源,强大的海军无处施展,苏军战斗力比估计的要强悍,这些都让日本不得不把自己的注意力投向南部地区。

  至少,在菲律宾缅甸等地区,那个时候是有石油资源可以开采的。而橡胶资源同样丰富,这恰好弥补了日本的短板。

 &emsp